简介概要

微合金化对U-Co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作者:黄火根 柯海波 刘天伟 张鹏国 唐县娥 王英敏

文章页码:990 - 994

关键词:金属玻璃;玻璃形成能力;微合金化;铀合金;

摘    要:U-Co系具有较宽非晶成分区间,但其玻璃形成能力(GFA)较差。针对该体系的U69.2Co30.8合金,选择不同类型的元素M(M=Sn,Si,Be,Cu,Pd,Y,Zr)进行微合金化,采用铜辊甩带方法制备U69Co30M1非晶合金条带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微合金化对合金GFA的影响。结果表明,Sn添加对U-Co合金的GFA具有明显改善作用,Si次之,Be、Cu影响不大,Pd、Y、Zr起到恶化效果。结合合金熔化行为的改变和GFA与M元素的熔点、电负性、原子尺寸及M-C混合焓等参数的关联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微合金化对U-Co合金GFA的影响机制,其本质应该与改变合金液体稳定性和晶化驱动力有关。

详情信息展示

微合金化对U-Co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黄火根1,柯海波1,刘天伟1,张鹏国1,唐县娥1,王英敏2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2.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U-Co系具有较宽非晶成分区间,但其玻璃形成能力(GFA)较差。针对该体系的U69.2Co30.8合金,选择不同类型的元素M(M=Sn,Si,Be,Cu,Pd,Y,Zr)进行微合金化,采用铜辊甩带方法制备U69Co30M1非晶合金条带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微合金化对合金GFA的影响。结果表明,Sn添加对U-Co合金的GFA具有明显改善作用,Si次之,Be、Cu影响不大,Pd、Y、Zr起到恶化效果。结合合金熔化行为的改变和GFA与M元素的熔点、电负性、原子尺寸及M-C混合焓等参数的关联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微合金化对U-Co合金GFA的影响机制,其本质应该与改变合金液体稳定性和晶化驱动力有关。

关键词:金属玻璃;玻璃形成能力;微合金化;铀合金;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