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电流辅助累积叠轧镁/铝层状复合板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

来源期刊:机械工程材料2019年第12期

论文作者:彭治力 颜家维 唐靖钊 沈耀

文章页码:1 - 6

关键词:电流辅助累积叠轧;镁/铝层状复合板;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摘    要:采用电流密度约1×108 A·m-2的电流辅助累积叠轧工艺制备镁/铝层状复合板,研究了不同道次(1~3道次)轧制后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揭示了电流辅助工艺对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辅助累积叠轧后,镁/铝界面结合良好,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镁层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颈缩现象;电流的引入抑制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镁/铝界面处元素呈现互扩散特征,形成了厚约3μm的原子扩散层,且其厚度并未随叠轧道次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均先增后降,伸长率则持续下降;镁层在电流辅助累积叠轧过程中发生的颈缩断裂以及电流对镁层和铝层的加速再结晶作用,导致3道次叠轧后复合板力学性能的降低。

详情信息展示

电流辅助累积叠轧镁/铝层状复合板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

彭治力,颜家维,唐靖钊,沈耀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采用电流密度约1×108 A·m-2的电流辅助累积叠轧工艺制备镁/铝层状复合板,研究了不同道次(1~3道次)轧制后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揭示了电流辅助工艺对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辅助累积叠轧后,镁/铝界面结合良好,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镁层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颈缩现象;电流的引入抑制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镁/铝界面处元素呈现互扩散特征,形成了厚约3μm的原子扩散层,且其厚度并未随叠轧道次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均先增后降,伸长率则持续下降;镁层在电流辅助累积叠轧过程中发生的颈缩断裂以及电流对镁层和铝层的加速再结晶作用,导致3道次叠轧后复合板力学性能的降低。

关键词:电流辅助累积叠轧;镁/铝层状复合板;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