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化竹木/褐煤活性炭的表面特性及其脱除SO2性能
来源期刊:新型炭材料2014年第6期
论文作者:李国强 田福海 张永发 丁佳丽 付亚利 王影 张国杰
文章页码:486 - 492
关键词:竹木;褐煤;活性炭;胺化;脱硫性能;
摘 要:以竹炭与褐煤混合料压块制备出柱状母料,500℃炭化30 min后,经0~21.91%氨水气化,850℃活化2 h,获得胺化竹木/褐煤活性炭。采用BET和XPS研究竹木/褐煤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在100℃下考察活性炭对模拟烟气(0.1439%SO2、8.02%O2和10.11%水蒸气)中SO2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氨水活化与水蒸气活化形成的竹木/褐煤活性炭孔径分布类似,主要分布于1~2.5 nm,2.42%氨水活化制备的活性炭硫容是水蒸气活化的1.52倍;两种活性炭表面有相同种类的含碳基团,氨水活化后活性炭表面出现了类吡啶或类腈基团和胺、酰胺、酰亚胺及类吡咯基团;竹木/褐煤活性炭的脱硫性能主要与类吡啶基团有关。
李国强,田福海,张永发,丁佳丽,付亚利,王影,张国杰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与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摘 要:以竹炭与褐煤混合料压块制备出柱状母料,500℃炭化30 min后,经0~21.91%氨水气化,850℃活化2 h,获得胺化竹木/褐煤活性炭。采用BET和XPS研究竹木/褐煤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在100℃下考察活性炭对模拟烟气(0.1439%SO2、8.02%O2和10.11%水蒸气)中SO2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氨水活化与水蒸气活化形成的竹木/褐煤活性炭孔径分布类似,主要分布于1~2.5 nm,2.42%氨水活化制备的活性炭硫容是水蒸气活化的1.52倍;两种活性炭表面有相同种类的含碳基团,氨水活化后活性炭表面出现了类吡啶或类腈基团和胺、酰胺、酰亚胺及类吡咯基团;竹木/褐煤活性炭的脱硫性能主要与类吡啶基团有关。
关键词:竹木;褐煤;活性炭;胺化;脱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