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一种Mn-Al系TRIP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研究

来源期刊: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论文作者:胡智评 许云波 谭小东

文章页码:179 - 183

关键词:Mn-Al系TRIP钢;奥氏体稳定化;奥氏体逆相变;组织演变;残余奥氏体;

摘    要:利用实验室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0.2C-7Mn-3Al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SEM,EPMA,TEM和XRD等手段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C和Mn元素的配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下,实验钢中均存在25%30%左右的粗大压扁状δ铁素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体积分数为10.2%32.5%,残余奥氏体与临界区铁素体呈板条状相间分布,板条宽度约200300 nm.最佳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为750℃.C,Mn,Al元素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临界区奥氏体的稳定化,使得实验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配分.

详情信息展示

一种Mn-Al系TRIP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研究

胡智评,许云波,谭小东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利用实验室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0.2C-7Mn-3Al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SEM,EPMA,TEM和XRD等手段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C和Mn元素的配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下,实验钢中均存在25%30%左右的粗大压扁状δ铁素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体积分数为10.2%32.5%,残余奥氏体与临界区铁素体呈板条状相间分布,板条宽度约200300 nm.最佳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为750℃.C,Mn,Al元素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临界区奥氏体的稳定化,使得实验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配分.

关键词:Mn-Al系TRIP钢;奥氏体稳定化;奥氏体逆相变;组织演变;残余奥氏体;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