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La和Zr双掺杂γ-TiAl基合金延性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作者:宋庆功 赵俊普 顾威风 蒋清杰 杨宝宝 郭艳蕊 胡雪兰

文章页码:1154 - 1159

关键词:La和(或)Zr掺杂γ-Ti Al;稳定性;延性;化学键强度;电荷密度;

摘    要:以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为基础,计算研究了16个La和(或)Zr替代掺杂γ-TiAl体系(S1,S2,S3,S4,S51S55,S61S65,S7和S8)的结构与性质。对平均形成能的计算分析表明,它们均有较好的能量稳定性;根据弹性常量和Born-Huang判据预测,除S61外,15个掺杂体系均具有力学稳定性,预报它们是可以实际制备并稳定存在的。通过对比各体系的弹性模量比,发现La和Zr双掺杂体系的延性(特别是S51,S52,S63和S64)明显改善,且双掺杂体系的延性与杂质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大。布居数、电荷密度分布计算和分析揭示,La和Zr双掺杂γ-TiAl体系各向同性程度提高、延性改善的原因在于体系中Ti 4s→3d,Al 3s→3p电荷转移明显减少、自由电子数量增多,导致p-d轨道杂化作用减弱,Al(La,Zr)-Ti共价键数量减少和Ti-Ti共价键结合强度显著增强,化学键Al-Al,Ti-Ti和Al-Ti的强度明显趋同、金属性增强。

详情信息展示

La和Zr双掺杂γ-TiAl基合金延性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宋庆功1,2,赵俊普1,顾威风1,蒋清杰2,杨宝宝1,郭艳蕊1,胡雪兰2

1. 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低维材料与技术研究所2.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

摘 要:以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为基础,计算研究了16个La和(或)Zr替代掺杂γ-TiAl体系(S1,S2,S3,S4,S51S55,S61S65,S7和S8)的结构与性质。对平均形成能的计算分析表明,它们均有较好的能量稳定性;根据弹性常量和Born-Huang判据预测,除S61外,15个掺杂体系均具有力学稳定性,预报它们是可以实际制备并稳定存在的。通过对比各体系的弹性模量比,发现La和Zr双掺杂体系的延性(特别是S51,S52,S63和S64)明显改善,且双掺杂体系的延性与杂质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大。布居数、电荷密度分布计算和分析揭示,La和Zr双掺杂γ-TiAl体系各向同性程度提高、延性改善的原因在于体系中Ti 4s→3d,Al 3s→3p电荷转移明显减少、自由电子数量增多,导致p-d轨道杂化作用减弱,Al(La,Zr)-Ti共价键数量减少和Ti-Ti共价键结合强度显著增强,化学键Al-Al,Ti-Ti和Al-Ti的强度明显趋同、金属性增强。

关键词:La和(或)Zr掺杂γ-Ti Al;稳定性;延性;化学键强度;电荷密度;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