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7473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748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50毫秒
流变学理论在凝固加工理论研究和铸造生产中的应用早已是一个亮点.主要原因是:铸造生产中,首先要遇到材料本身的流动性问题,这就是合金到底适用铸造否.第二,制件尺寸形状涉及模具本身设计问题;第三,合金充型流动,人们期待充型完整,不存在充不满或冷隔等情况;第四,凝固过程中合金补缩通道设计及合金流动等.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获得合格制件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半固态金属组织呈现出如下特点[7]:球状晶均匀悬浮于液相中,静止时像固体物质,可以搬运,而不改变形状;在剪应力作用下,有"剪切变稀"的奇异现象发生,呈现出液体般的流动性,便于充填成型.其流变显现出"触变"性.半固态加工的优势在于较低温度下(与铸造加工相比),以低流动应力(与锻造相比)精确成型复杂制件.而过程的建立离不开半固态金属流变学的研究成果做指导.特别需要借助其他学科有关研究成果(例如高分子材料),结合自身的特点(球晶组织与触变性),确立其理论系统,以服务于实际应用(合金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选择等).......
计算材料学博大精深, 在初学阶段, 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 特别是对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材料学的同学来说, 首先要了解计算材料的几种主要方法(可参考本书中第8~11章的内容), 同时学习一些计算软件, 试着模拟计算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质. 建议初学者使用Windows版本的计算软件, 不仅容易操作, 而且软件的可视性好. 当培养了兴趣, 掌握了计算材料的基础知识后, 再进一步学习使用Linux平台下的计算软件, 便可逐步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附录中介绍的Materials Explorer 分子动力学软件, 以及Materials Studio中的Castep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软件等均是非常好的入门学习软件.......
填体强度的影响也应予以注意.金川,凡口等几个矿山充填料强度和其他力学性质见表9-29~表9-32,充填体强度随龄期的变化关系见图9-46. 表9-29 金川-3mm棒磨砂胶结料试块单轴抗压强度 表9-30 凡口全尾砂胶结料试块单轴抗压强度 表9-31 金川全尾砂胶结料试块力学特性 表9-32 芒特艾萨矿块石胶结料试块力学特性 图......
继耗散结构理论之后,一批关于非平衡系统理论相继问世,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协同学即是其中的一种,其创立者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教授.协同学也研究一个系统如何能够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它以一些现代系统理论的新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更为深刻的共同规律. 协同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理:不稳定性原理,序参量原理和支配原理,它们构成了协同学的核心.不稳定性在协同学中被赋予了积极的建设作用.哈肯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揭示了不稳定性在新旧结构演替中的媒介作用,阐述了系统在不稳定点附近的动力学理论.支配原理包括绝热消去原理,中心流形定理和慢流形定理,它以慢变量,快变量,支配等概念说明了在临界点附近的竞争与协同,从而成功地描述了系统的演化行为.哈肯认为,以熵作为自组织结构的判据太粗糙了,而以序参量作为系统的一般判据,为系统质变的标志,序参量的特征,方......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能传递规律的科学.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凡是有温差存在的地方,就有热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自然界和各种生产技术领域中到处存在温差,因此热能的传递就成为自然界和生产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极普遍的物理现象.在能源动力,材料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制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各个部门中存在大量热能传递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往往对所在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传热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有利于提高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热能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46t,高5.84m,外径3.3m,内径2.9m.钟体内外铸满笔画清晰的经文约22700个文字.其钟声优雅悦耳,可传数十里,堪称世界之最.由此可见,当时对青铜的化学成分和凝固过程的控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尽管如此,在古代对液态金属的凝固控制只是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近代凝固理论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诞生了经典的凝固理论.该理论认为凝固首先是成核,接着是核心长大直至成为固态.在多伦多大学B.Chalmers的指导下,许多著名的凝固学家脱颖而出.他们在对凝固界面附近溶质分析求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成分过冷"理论,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成分过冷判据:首次将传热和传质耦合起来,研究其对晶体生长方式和形态的影响.Flemings等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两相区内液相流动效应,提出了局部溶质再分配方程等理论模型,推动了凝固科学的发展.捷克的Chvorinov通过对大量逐渐凝固冷却曲线的分析......
岩体力学是应岩土工程建设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应用力学一个独立的力学分支, 它的理论和技术是岩体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 在古代, 最早的岩体工程是采矿窿洞, 道路和石桥.这些工程规模小, 且大多处于地表或地壳浅处, 工程稳定问题不突出, 可凭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处理, 加之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尚低, 岩体力学研究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近代, 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 地表不均匀沉降和..., 地下矿山的"地压"问题, 露天矿山的边坡稳定问题, 不断干扰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危及矿山工人的安全.人们在这些岩体工程的设计, 开挖, 支护, 加固和破坏控制的实践中, 逐步认识了岩体力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工程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开始了岩体力学的研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岩体工程事故的发生, 大大地推动了岩体力学的发展.例如, 1959年法国的马尔帕塞大坝因左坝肩岩体沿弱面滑动造成溃坝事件.1963......
1)成矿学(Металлогения;Metallogeny)1的定义 关于成矿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在不同学者的著作中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最先提出这个术语的法国地质学家L.de Launay于1882年的看法,它是"研究地壳里面元素分布,组合和分配规律"的.1906年,同一学者强调研究矿床与区域大地构造联系的重要性,并据以提出"大地构造成矿学"一词.他于1913年还进一步阐明:"成矿学研究矿床,其目的是寻找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他把矿床学的全部内容和地球化学的一部分内容都包括进去;就矿种上,在最初的成矿图上,除了金属矿床外,还试图探讨油田的分布规律.1928年,英国学者Holmes则认为:"成矿学是从时代,区域大地构造和岩石学等方面对矿床进行成因研究".在本世纪30~40年代,С.С.Смирнов在使用Holmes的术语时, 探讨了成矿作用与广大地区的地质......
在上述大地构造学总任务的研究中,由于具体研究任务的侧重不同,遂分为不同的分科, 依著者的意见和看法主要有: 1)区域大地构造学 就某一地区范围内,总结区域地质的实际资料研究与分析不同地段的:(1)地壳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重塑其地质发展史和地壳运动史;(2)划分地壳演化阶段,阐明其地壳运动性质差别的所属类型,运动的特点及所成构造的特征;(3)认识现阶段的大地构造性质,并据此划分构造区;(4)探究其自有的成矿专属性,该处成矿作用发展史,各发展阶段的成矿大地构造类型,所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控矿构造的关系,指出找矿方向. 2)普通大地构造学 把地壳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成果,据此论述:(1)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构造区的时空分布规律,它们的历史生因关系,发展顺序的演化关系,从而探索地壳演化与运动规律和成矿作用的发展规律;(2)地壳(或某一块体)的演化,运动,变化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