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方解石晶体结构及表面活性位点第一性原理

来源期刊: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论文作者:王杰 张覃 邱跃琴 李龙江 叶军建 崔伟勇

文章页码:487 - 493

关键词:方解石;晶体结构;活性位点;第一性原理;

摘    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Materials Studio 6.1软件的CASTEP模块对方解石的晶体结构及与水分子及水分子簇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在参与化学反应时O的活性最强,C和Ca次之;其次确定了最稳定解离面为{1014}切面,其Ca和O位点与单个水分子形成吸附,且与O位点吸附作用较强,H(H2O)—O(CaCO3)键与H(H2O)—O(H2O)键间形成氢键;{1014}切面水分子簇相互作用,水分子间及水分子与方解石表面均存在氢键作用,吸附发生在O位点和Ca位点,且主要发生在O位点.

详情信息展示

方解石晶体结构及表面活性位点第一性原理

王杰1,2,3,张覃1,2,3,邱跃琴1,2,3,李龙江1,2,3,叶军建1,2,3,崔伟勇1,2,3

1.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2. 喀斯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 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 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Materials Studio 6.1软件的CASTEP模块对方解石的晶体结构及与水分子及水分子簇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在参与化学反应时O的活性最强,C和Ca次之;其次确定了最稳定解离面为{1014}切面,其Ca和O位点与单个水分子形成吸附,且与O位点吸附作用较强,H(H2O)—O(CaCO3)键与H(H2O)—O(H2O)键间形成氢键;{1014}切面水分子簇相互作用,水分子间及水分子与方解石表面均存在氢键作用,吸附发生在O位点和Ca位点,且主要发生在O位点.

关键词:方解石;晶体结构;活性位点;第一性原理;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