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中钴的成矿地球化学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04年第2期

论文作者:李志明 李朝阳 刘玉平 刘家军 胡瑞忠 何明勤

关键词:铜钴多金属矿床; 钴; 赋存状态; 稀土和微量元素; 基性岩浆; 白秧坪;

摘    要: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以钴华存在于矿石的表面.辉砷钴矿的成分和Co/Ni比值揭示钴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矿床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矿石和正常岩石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相对亏损、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显著,但稀土元素总量、分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流体中带入稀土元素的方式、带入稀土的矿物类型和流体性质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差异.相对正常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元素Cu、Co、As、Sb、Bi、Ag等在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均相对富集,但在在褪色蚀变岩以亲石元素富集最明显,而在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以显著富集亲硫元素(成矿元素)为主特征,表明在蚀变过程中,赋矿围岩本身没有为成矿作用提供主成矿元素,主成矿元素源自幔源的基性岩浆.由此认为钴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详情信息展示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中钴的成矿地球化学

李志明1,李朝阳1,刘玉平1,刘家军4,胡瑞忠1,何明勤1

(1.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2.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施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3.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以钴华存在于矿石的表面.辉砷钴矿的成分和Co/Ni比值揭示钴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矿床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矿石和正常岩石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相对亏损、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显著,但稀土元素总量、分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流体中带入稀土元素的方式、带入稀土的矿物类型和流体性质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差异.相对正常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元素Cu、Co、As、Sb、Bi、Ag等在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均相对富集,但在在褪色蚀变岩以亲石元素富集最明显,而在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以显著富集亲硫元素(成矿元素)为主特征,表明在蚀变过程中,赋矿围岩本身没有为成矿作用提供主成矿元素,主成矿元素源自幔源的基性岩浆.由此认为钴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关键词:铜钴多金属矿床; 钴; 赋存状态; 稀土和微量元素; 基性岩浆; 白秧坪;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