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与硅化蚀变的关系探讨

来源期刊:世界有色金属2016年第23期

论文作者:韩波 梁金龙 赵静

文章页码:15 - 19

关键词:水银洞;卡林型金矿;硅化蚀变;成矿作用;Au-Si络合物;

摘    要:作为中国华南"卡林型"金矿的代表之一,贵州省黔西南地区水银洞金矿床广泛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蚀变,但其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矿石与围岩的手标本、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同时结合SiO2与黄铁矿、毒砂含量的关系,将矿区内的硅化蚀变作用初步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偏晚期硅化交代对成矿具积极作用。根据水银洞、太平洞金矿床岩矿石主量元素及金的含量对比分析,发现SiO2与Au在含量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而SiO2与CaO,或与CaO+MgO在含量上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前人对硅化与金矿化作用形成机制的研究,认为硅化作用的发生绝非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偶然性,Au在热液中以Au-Si络合物的形式进行活化迁移从本质上决定了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成矿作用与硅化蚀变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作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非决定性因素,硅化作用的意义在于与去碳酸盐化作用的相互结合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有利于矿质的运移和沉淀。

详情信息展示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与硅化蚀变的关系探讨

韩波,梁金龙,赵静

成都理工大学

摘 要:作为中国华南"卡林型"金矿的代表之一,贵州省黔西南地区水银洞金矿床广泛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蚀变,但其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矿石与围岩的手标本、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同时结合SiO2与黄铁矿、毒砂含量的关系,将矿区内的硅化蚀变作用初步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偏晚期硅化交代对成矿具积极作用。根据水银洞、太平洞金矿床岩矿石主量元素及金的含量对比分析,发现SiO2与Au在含量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而SiO2与CaO,或与CaO+MgO在含量上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前人对硅化与金矿化作用形成机制的研究,认为硅化作用的发生绝非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偶然性,Au在热液中以Au-Si络合物的形式进行活化迁移从本质上决定了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成矿作用与硅化蚀变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作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非决定性因素,硅化作用的意义在于与去碳酸盐化作用的相互结合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有利于矿质的运移和沉淀。

关键词:水银洞;卡林型金矿;硅化蚀变;成矿作用;Au-Si络合物;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