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协同催化性能

来源期刊:复合材料学报2019年第1期

论文作者:朱文俊 吴正颖 林艳 徐晓岚 陈志刚 王东田

文章页码:222 - 233

关键词:弱酸性体系;介孔Fe-SiO2;吸附;类芬顿催化;亚甲基蓝;

摘    要:采用原位一步合成法,在含有模板剂、AlCl3和H2O的弱酸性反应体系中,引入Si源和Fe源,通过原位共沉积的方式,成功制备出Fe修饰的介孔SiO2(Fe-SiO2)复合材料。采用XRD、N2吸附、FTIR、UV-vis、SEM和EDS等手段表征了介孔Fe-SiO2复合材料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将所获得的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用于吸附和协同催化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MB);考察了Fe源添加量对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rFe∶Si≤0.05(摩尔比)时,所得Fe-SiO2介孔材料保留了介孔孔道的高度有序性和大比表面积(860~889m2·g-1),Fe在介孔Fe-SiO2复合材料中主要以四配位骨架掺杂的形式存在;当rFe∶Si=0.1时,其比表面积下降为526m2·g-1,Fe以骨架内和骨架外氧化物的形式共存于介孔Fe-SiO2复合材料中。所有介孔Fe-SiO2复合材料在去除MB的实验中均表现出很大的吸附容量和优良的多相类芬顿催化能力。其中,rFe∶Si=0.05时所获得的介孔Fe-SiO2复合材料样品性能最佳,对高浓度MB(250mg·L-1)的吸附和催化总量达到213mg·g-1。

详情信息展示

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协同催化性能

朱文俊,吴正颖,林艳,徐晓岚,陈志刚,王东田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摘 要:采用原位一步合成法,在含有模板剂、AlCl3和H2O的弱酸性反应体系中,引入Si源和Fe源,通过原位共沉积的方式,成功制备出Fe修饰的介孔SiO2(Fe-SiO2)复合材料。采用XRD、N2吸附、FTIR、UV-vis、SEM和EDS等手段表征了介孔Fe-SiO2复合材料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将所获得的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用于吸附和协同催化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MB);考察了Fe源添加量对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rFe∶Si≤0.05(摩尔比)时,所得Fe-SiO2介孔材料保留了介孔孔道的高度有序性和大比表面积(860~889m2·g-1),Fe在介孔Fe-SiO2复合材料中主要以四配位骨架掺杂的形式存在;当rFe∶Si=0.1时,其比表面积下降为526m2·g-1,Fe以骨架内和骨架外氧化物的形式共存于介孔Fe-SiO2复合材料中。所有介孔Fe-SiO2复合材料在去除MB的实验中均表现出很大的吸附容量和优良的多相类芬顿催化能力。其中,rFe∶Si=0.05时所获得的介孔Fe-SiO2复合材料样品性能最佳,对高浓度MB(250mg·L-1)的吸附和催化总量达到213mg·g-1。

关键词:弱酸性体系;介孔Fe-SiO2;吸附;类芬顿催化;亚甲基蓝;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