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断陷带控矿机制研究——以赣南黄沙铀矿区为例

来源期刊:矿产与地质2016年第5期

论文作者:张万良 陈黎明 党飞鹏 樊哲强 高梦奇

文章页码:746 - 751

关键词:断陷带;边界断层;新构造运动;矿床保存;黄沙铀矿区;

摘    要:黄沙铀矿区主要矿床受EW向黄沙断陷带控制。野外断层调查和ESR测年表明,控制断陷带的黄沙和上竹坑断层的断层泥ESR年龄分别为21.28±2.0Ma和22.42±2.2Ma,断层错移活动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二幕,黄沙断陷带是新构造期形成的矿后断陷带,它们没有控制铀矿床的形成过程,但由于在不断隆升剥露的新构造背景下,断陷带不断下陷而受到的侵蚀剥露程度较低,故其中矿体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

详情信息展示

断陷带控矿机制研究——以赣南黄沙铀矿区为例

张万良,陈黎明,党飞鹏,樊哲强,高梦奇

核工业270研究所

摘 要:黄沙铀矿区主要矿床受EW向黄沙断陷带控制。野外断层调查和ESR测年表明,控制断陷带的黄沙和上竹坑断层的断层泥ESR年龄分别为21.28±2.0Ma和22.42±2.2Ma,断层错移活动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二幕,黄沙断陷带是新构造期形成的矿后断陷带,它们没有控制铀矿床的形成过程,但由于在不断隆升剥露的新构造背景下,断陷带不断下陷而受到的侵蚀剥露程度较低,故其中矿体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

关键词:断陷带;边界断层;新构造运动;矿床保存;黄沙铀矿区;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