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化对I&Q&P工艺低碳钢Mn配分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年第4期
论文作者:田亚强 张明山 李然 魏英立 宋进英 郑小平 陈连生
文章页码:161 - 167
关键词:Mn配分;奥氏体化;I&Q&P工艺;残留奥氏体;力学性能;
摘 要:通过双相区等温-水淬(I&Q)和双相区等温-奥氏体化-盐浴等温后水淬(I&Q&P)处理工艺,采用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I&Q&P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短时奥氏体化后并未消除I&Q工艺Mn配分效果,其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程度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267 MPa,材料的伸长率不断降低。在恰好完全奥氏体化时的晶粒尺寸较小且C、Mn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最高强塑积可达30345 MPa·%,实现了强度和塑性的优良结合。
田亚强,张明山,李然,魏英立,宋进英,郑小平,陈连生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 要:通过双相区等温-水淬(I&Q)和双相区等温-奥氏体化-盐浴等温后水淬(I&Q&P)处理工艺,采用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I&Q&P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短时奥氏体化后并未消除I&Q工艺Mn配分效果,其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程度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267 MPa,材料的伸长率不断降低。在恰好完全奥氏体化时的晶粒尺寸较小且C、Mn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最高强塑积可达30345 MPa·%,实现了强度和塑性的优良结合。
关键词:Mn配分;奥氏体化;I&Q&P工艺;残留奥氏体;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