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耿庄金矿区晶须状FeS2-Fe(Ni、Co)S2的显微形态与生长机理分析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06年第3期
论文作者:黄菲 钟辉 金成洙 彭艳东 姚玉增
关键词:耿庄金矿; 晶须形貌; VLS、VS生长机制;
摘 要: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的晶须状FeS2-Fe(Ni、Co)S2,有直杆(线)状、串珠状、顶珠状、藕节状、蒲棒状、分枝状等多种形貌,许多晶须有二、三次加粗现象,有部分加厚产物已生长成了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并且从重晶石晶体中心向边缘呈现出藕节状、蒲棒状组合→串珠状、顶珠状组合→直杆(线)状为主的变化规律.根据晶须生长理论,结合地质环境和矿区热液活动特点,就耿庄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隐爆作用、热液沸腾作用与晶须生长有密切关系.耿庄晶须早期以VLS机制生长为主,晚期则转变为VS机制生长;晶须形貌和成分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对地质环境非常敏感.反映出形成时宏观条件的一致性和微观条件的差异性,是研究地质环境的重要信息.
黄菲1,钟辉3,金成洙1,彭艳东3,姚玉增1
(1.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3.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的晶须状FeS2-Fe(Ni、Co)S2,有直杆(线)状、串珠状、顶珠状、藕节状、蒲棒状、分枝状等多种形貌,许多晶须有二、三次加粗现象,有部分加厚产物已生长成了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并且从重晶石晶体中心向边缘呈现出藕节状、蒲棒状组合→串珠状、顶珠状组合→直杆(线)状为主的变化规律.根据晶须生长理论,结合地质环境和矿区热液活动特点,就耿庄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隐爆作用、热液沸腾作用与晶须生长有密切关系.耿庄晶须早期以VLS机制生长为主,晚期则转变为VS机制生长;晶须形貌和成分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对地质环境非常敏感.反映出形成时宏观条件的一致性和微观条件的差异性,是研究地质环境的重要信息.
关键词:耿庄金矿; 晶须形貌; VLS、VS生长机制;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