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August

2010

中国铜业展勾勒“有色产业蓝图”

发布时间:2010/8/26 10:22:072470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振威展览集团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最大的铜业展CuChina 2010--第四届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将于2010年10月10-12日在上海举办。展会是专注于铜及铜加工技术、材料及设备的专业铜工业展览会,集展览展示、技术研讨会、特别活动于一身。经过3年多的发展,得到了业内众多企业和行业组织的认可和参与,已成为国内乃至亚洲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铜业盛会。

  上海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云集之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铜加工与消费基地。本次展会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已吸引包括日本、美国、德国、瑞典、印度、韩国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铜及铜材企业报名参与。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集聚高新技术、凸显行业热点、体现行业大势,充分反映出我国乃至世界铜工业的发展脉络。

  热点一:

  中国市场吸引全球眼光

  国际展商比例大幅增加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9年铜表观消费量达到71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39%。在世界经济元气未复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发展前景更加令人瞩目。

  本届展会自招展开始,不断收到国外的来电来函咨询参展事宜。截止目前已有近三十家国际知名企业报名参与本届展会。例如:世界青铜合金缔造者瑞士安博科金属AMPCO META,欧洲知名铜银合金线材生产商依克斯易速达公司(EKS ISODRAHT),意大利最大的铜棒生产商Trafilerie Carlo Gnutti S.p.A,伊朗最大的铜生产商National Iranian Copper Industries Company (NICICO),世界知名的辊轧设备生产商日本IHI MetalTech及加拿大迈格纳技术集成公司(Magnum),世界领先的工业热处理设备制造商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ChugaiRo)等。日本伸铜协会更是以组团的形式参加CuChina 2010,将向中国客户展示日本最新的产品和工艺。

  热点二:

  铜材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

  部分展品应用上海世博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铜作为基础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生产和消费国,但在铜定价权和高端铜材方面,还是依附于国外。中国政府已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据传,有色金属业行业即将有自己的“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对各种金属有明确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鼓励部分深加工、新技术和新型材料项目的发展。依据规划,到2015年要形成一批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其中,高精铜板带60万吨,精密铜管85万吨,电解铜箔50万吨。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军工配套材料等设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使中国从铜材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作为行业内的风向标,第四届中国国际铜业展(CuChina 2010)将向世界展示来自中国企业的高端铜材及技术创新。例如:创国内最薄铜板带之最的紫金铜业公司的10微米紫铜箔;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用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等主要场馆外墙装饰的铜塑复合带产品,刚实现产业化的无铅易切削黄铜产品和C19400高端框架材料;金田铜业的节能30%内螺纹铜管;兰州金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电子束炉炼铜技术生产的铜含量达到99.9999%的超纯铜锭;山西春雷铜材有限公司的TU2高精度射频电缆铜带(该产品占有国内市场首位)。尤其是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他们将展示最新研发的光伏铜带产品和高节能LED产品。光伏铜带产品经检测,抗拉强度>240Mpa、硬度HV0.2<50、导电率≥103%IACS, 填补了国内空白。高节能LED产品在性能指标和表面质量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在照明、汽车、电视、电子等行业,与世界顶级公司日本先进半导体公司和韩国三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热点三:

  “产业园展区”

  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随着中国铜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铜产业基地相继建立。其中以打造“世界铜都”之称的江西鹰潭和打造千亿铜产业链的安徽铜陵以及建设“海西铜都”的福建上杭为代表。

  拥有“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国字号招牌的江西鹰潭,坚定不移推进“世界铜都”建设。围绕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气、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五个方面延伸产业链,加快铜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产业配套三个提升,尽快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进而向铜精深加工基地的转变,2010年力争铜加工企业超100家,确保铜冶炼能力120万吨,铜材加工能力170万吨,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1100亿元、力争1200亿元。

  福建上杭县到目前为止,已有中科英华股份、香港永利控股、紫金矿业集团、东莞周氏电业、南平太阳电缆等10家上市公司加盟上杭铜产业,落户上杭的铜产业项目总数达25个,基本形成了以铜矿采选、冶炼、铜(板)带、铜管、铜(杆)线、铜箔等铜系列产品为框架的铜产业链及其下游产品的循环经济链。到2015年,把上杭建成福建乃至珠江三角洲一个重要的铜供应基地、铜加工基地、铜技术研发基地、铜商品集散地等多元的现代“海西铜都”。

  此次参展的产业园之一--福建上杭县负责人表示,“如今产业调整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成本,加强技术创新,更需要紧贴市场需求和寻找更适宜的投资环境。”

  热点四:

  产业对接,精准定位买家

  机械制造、电力电子、家电制冷等产业园组团参观

  参观商是衡量一个展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展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参展的首要目地之一。为了提高本届参观商质量,精准邀请到目标买家到会参观。本届展会组织方投入巨资和人力,通过与行业组织和产业园区等企业集中地的管理部门沟通与合作,以VIP团体组织到会参观。目前已建立合作参观的地方产业园和行业组织超过10个,相信到展会举办之日,将会有超过20个以上的产业园和行业组织组团参观。包括:嘉兴市秀洲工业园区、嘉兴工业园区、慈溪慈东工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星火开发区、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江苏省溧阳经济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江苏建湖经济开发区、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上海电器行业协会、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上海照明电器行业协会、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舰艇分会等。

  在借助外力的同时,展会组织方也有自身的客服团队,主要是重点邀请与参展企业切身相关的采购企业。截止目前回执确认将到会参观的数量已达3000份。其中包括众多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例如:德国GEA集团、西门子、菲尼克斯、美国西电、LG电子、三星电子、飞利浦、AREVA、川崎重工、松下、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意大利OlimpiaSplendid、美国斯图华纳集团、德国科鲁迪卫浴有限公司、德国莱尼集团、韩国MK电子有限公司、意大利萨伊集团、美国Interplex集团、山东格瑞德集团、广东美的、宁波奥克斯、沈阳远大企业集团、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安发国际空调有限公司、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合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锡华晶利达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禾森机电有限公司、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灿电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全集团、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上海人民电器、飞雕电器集团、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九牧集团等。

  除了国内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外,展会组织方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的邀请也不遗余力,只要是参展商的直接用户,没有大小之分,都是重要的被邀请对象。例如:宝鸡烽火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法第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宁波甬嘉变压器有限公司、江苏华灿电讯股份有限公司、全利迪昌线缆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市长通敏感电器厂、烟台北海机械有限公司、豫中乐器厂、维斯曼(北京)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盛引信利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市换热器厂、天津市环亚船用热交换器有限公司、东莞市凯晟灯头实业有限公司、嵊州市中信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恩平市三峰音响科技有限公司、泰安鲁美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芜湖明远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朗格科技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温岭市达昌电器厂、宁波盛达照明电气有限公司、上海雷普电气有限公司、浙江黄岩航洋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华工电气有限公司、宁波新韩洁具有限公司等。

  热点五:

  再生与环保展区

  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亮相

  资源有限,再生无限,我国在很多领域已进入资源循环的大周期。据了解,在中央财政4万亿元投资中,节能减排领域将获得2100亿元资金扶持。在《2009~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中将确立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园区和市场,国家将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根据《专项规划》,国家将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实行行业准入和定期公示制度,促进再生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

  中国已经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有色金属行业不仅要大力发展循环再利用,同时日益突出的环保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展会组织方审时度势,根据国家发展政策的方向,今年特设“再生与环保展区”。拟通过本特色展区,链接行业专家、企业和用户,共同探讨中国再生铜的发展及铜工业的环保问题。主要涉及废杂铜的回收与利用、铜冶炼及加工过程中的烟尘排放与水处理等技术与设备,促进再生铜产业的发展,降低铜生产中的能耗,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