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ugust

2010

高碳产业低碳改造 株冶铅锌冶炼脱胎换骨

发布时间:2010/8/4 9:20:551372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我国中部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7年前还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总装容量4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与国家电网合作筹划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为开发公务机和直升机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株洲市发展“低碳产业”雄心勃勃。

  我国中部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7年前还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与责任,株洲较早地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探索向“低碳发展”转轨的路径,使城市面貌有了新变化。

  “高碳产业”也能“低碳改造”

  株洲市作为一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特殊的政治氛围和区位条件下崛起的工业城市,重污染特征可谓“与生俱来”,其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6%,而第二产业中重化工又占85%。一些关心环保的株洲市民忧心如焚地说,株洲人头顶一片乌烟瘴气的天空,鼻子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脚下踩着沾染了污染物的土地。

  “从过去的基础化工转变为精细化工,从过去的生产初级加工制成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传统粗放的高能耗高排放的工艺,到引进技术实现零排放生产,这是株洲谋求‘低碳发展’的第一步。”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玉明说。

  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全国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湖南株洲冶炼集团公司,一直是株洲工业的“顶梁柱”,但也是废水、COD、镉、砷等的排放大户。记者前不久参观了这家公司的直浸锌电解项目。株冶集团党委宣传部的周建成告诉记者,“直接浸出技术处理锌精矿”几乎不产生大气污染,锌、铅、铟、银、铜等有价金属回收率也大幅提高。以这个项目为起点,株冶集团的铅锌冶炼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

  陈玉明说,为了关闭污染企业,株洲推行“三子”政策──国有企业(负责人)摘帽子、民营企业罚票子、私人老板戴铐子。如此对传统产业推行“低碳改造”,环境效应开始显现。

  发展“低碳产业”雄心勃勃

  陈玉明告诉记者,在依托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低碳改造”、对重污染产业持续“挤出”的同时,株洲市启动了“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所谓“6”是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1”则指物流产业,“4”是指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其生产场地可以媲美五星级酒店。部分车间净化级别达到了非常纯净的100级,装备了世界一流的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纯水处理等系统,加上其技术实力,让人感觉到这里如同“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这个研究所在大尺寸功率半导体研发和制造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其中包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英寸晶闸管技术。

  总装容量4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与国家电网合作筹划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为开发公务机和直升机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株洲市发展“低碳产业”雄心勃勃。

  市委书记骑自行车上班

  在株洲,很多老百姓对“书记骑自行车”颇为称道。据了解,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骑自行车上班,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陈君文的举动,带动了株洲市很多干部效仿,对株洲老百姓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在株洲的街道和社区,连原来广泛安装的铁质、不锈钢防盗窗,也被列入清理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出资免费统一安装的红外电子监控系统和“隐形”防盗窗。此举,使城市中大量消耗金属材料、使用氧焊的防盗窗制造业规模大大缩水。

  在全国范围内,株洲市最早提出“低碳公交”理念。株洲市市长王群说,未来三年内,株洲市将用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取代现有的700多辆传统能源公交车。

  株洲市环保监测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株洲每年空气良好天数已经从200多天变成了300多天。伴随着株洲单位GDP能耗降幅快于全国和湖南省平均水平,株洲市成功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还评上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