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July

2010

南海铝群雄并起独占全国鳌头“兴发现象”领跑民营企业

发布时间:2010/7/22 17:51:001806次

据中国有色金属商务网报道:

  

  产品标签

  2008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主持,在全国重点铝型材企业范围内展开了“全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的评选,南海有五家铝型材企业入选,分别为凤铝铝材、兴发铝材、亚洲铝材、坚美铝材、伟业铝材,其余为国营企业。而兴发铝业在2003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第一名”,并于2008年2月再次被确认为第一名的领先地位。南海铝材稳坐中国铝加工业的“第一把交椅”,这是不容置疑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联邦大厦、香港的世纪酒店,那些辉煌建筑的建筑幕墙都产自南海。

  原景重现

  大沥金融商贸区的斜对面,沿着325国道往广州方向,当地两家在国际铝材市场较有知名度的大型铝材企业———坚美和凤铝仅一墙之隔。每一次,当坚美铝材竖在厂房上空的巨大广告牌悄悄地扩大面积时,数日之后与它铆上了的凤铝铝材的广告牌也会悄无声息地向四边扩张。其实,在大沥,类似坚美与凤铝的广告战,还有价格战、资源战、营销战,近二十多年来,每天都在上演。而它们,就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铝材厂南庄投产

  行业实现零的突破

  南海并不产铝锭,生产铝型材条件也不是最佳,但在全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的评选中,它占了五席之多,还成为全国惟一的国家级铝型材产业基地,原因何在?

  在一些公开的资料中,我们看出了些端倪。据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帮“大沥佬”在广州西关一个叫“茶仔园”的地方,专门从事废旧五金的回收和拆解工作。为卖出高价,“大沥佬”将回收的铝、铜、锌等废旧五金运回大沥进行熔铸,加工成锭出售。到上世纪80年代,大沥的私人小冶炼厂可谓“满天星宿”,这带动了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的日益兴旺,一个辐射全国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在大沥逐渐形成。

  1984年,大沥人邝锦华和梁灼林,利用大沥兴旺的有色金属市场原材料之利,于当年冬天合伙投资150万在大沥谢边开办了一家铝型材厂,从回收废旧有色金属以熔铸成品,转入铝合金型材的生产。

  其实,在那之前的几个月,与大沥毗邻的南庄人,也觅到门窗铝合金型材的商机。当时南庄镇党委书记范启亨,请来有关专家论证一番,确认在国内生产铝型材肯定有搞头,于是,就把兴办一个铝型材厂的项目,作为镇委议事日程,并下令:先办起厂来再说!其时,广东省只有两家国营铝材厂,一是广东省铝加工厂,二是广东省有色金属加工厂,都是在1982年前后建的,但都以生产日用铝制品为主。建筑领域使用的门窗铝合金型材,产量还相当有限。范启亨将“开荒”的任务,摊到了该镇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罗苏身上。罗苏不负众望,取名“兴发”的南庄铝材厂,于1985年5月23日正式投产,这在中国铝型材的发展史上,是值得记入史册。因为改革开放后,铝型材门窗虽然风靡全国,但其时偌大的一个中国,尚没有哪家铝型材加工厂,可以生产批量的、能替代国外进口的铝门窗型材。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民族产业“零”的突破!

  200多家企业云集

  “产业基地”南海诞生

  2004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了佛山市南海“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的称号,理由是南海聚集了200多家铝型材生产企业。该协会认为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集群,南海都足以成为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而后来国内专家在谈到南海这一“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时,也把兴发铝型材厂作为一个重要角色来描述,充分肯定了兴发铝型材在“南海铝”兴起以至壮大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发、谢边铝材厂相继冒出,之后,南海的大沥人就像注入了兴奋剂般,短短几年间相继开办了七八十间铝型材厂——— 诸如今日作为全国铝型材十大企业之一的凤铝铝材厂(1990年)、亚洲铝材厂(1992年)、坚美铝材厂(1993年)等,及至2003年,大沥拥有铝型材厂120多家,从业人员80000多人,年产量达5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占广东的60%。大沥形成了以建筑铝型材为主,以工业铝材、工艺铝材、装饰铝材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态势,并逐步构成铝材及相关行业发展的产业链,建立起涵盖技术、研发、物流、交易、行业会展、信息交流以及国际合作平台等完备的产业体系,在2003年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铝材第一镇”称号。而在南海的另一隅,譬如丹灶、官窑、狮山、罗村等镇(街道),铝型材生产也在发展壮大。据当时的电视和报纸的描述,彼时“南海铝”的发展就如同“雨后春笋”。

  在方兴未艾的中国铝型材市场中,“南海铝”牢牢占据了中国建筑铝型材的市场。在南海这片土地、这块面积仅为1073.82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没有出产一吨的铝土,但却出产了全国60%的铝型材,并涌现出如坚美、亚铝、凤铝等诸多中国知名品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铝型材产业基地。不过,不产铝是“南海铝” 的一个致命伤,21世纪门窗幕墙网评论员海哲表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其它地区的铝材工业也在不断进步,广东铝型材企业在传统优势市场已经遭受到了各区域性成长性品牌的强势挑战。

  吴敬琏“把脉”

  兴发成民企代表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铝型材的生产序幕被拉开,而后带出了一个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但在中国铝型材舞台上,二十多年来,兴发一直是这个舞台上的领舞者,罗苏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南海民营经济的一个标本式人物。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海政府曾希望扶持兴发上市的,但当时罗苏放弃了这一在当时企业看来是“中头奖”的机会。在2001年举办的南海知识经济论坛上,罗苏得中国证券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指点后,萌生“上市”决心,最终在2008年3月31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据介绍,在2002年8月的某一天,罗苏到北京拜访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并代表南海市政府邀请吴敬琏教授到南海来指点当地经济建设。同年9月2日,“兴发现象”与南海名牌发展战略如期举行,会上,吴敬琏在回答记者关于“兴发现象”核心的时候表示:“兴发现象”是南海几万个民营企业的代表,它的核心是民营企业不在于大,而在于专、在于特、在于优,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效率。

  把一个企业创立品牌、管理模式及成功经验,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请来国内一批知名经济学者专家深入该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这在南海乃至广东,也是不多见的。“兴发现象”,很快通过各种媒体传达开去,并被作为一种经济建设模式,被仿效、被推广。

  浮城绘

  建造心灵栖居地

  南海铝材名扬中外,据称,美国的联邦大厦、香港的世纪酒店等建筑的幕墙都产自南海。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值得国人自豪的事。当年冶炼金属的祖先们,也许未必能想到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只是用做劳动工具,更用在了人类的栖身之所上。

  人类对栖身之所的需求早已超越了“住”的概念,形形色色的高科技材料,都被用在打扮“安乐窝”上。这是一种满足,是物质作用于精神产生的兴奋剂。然而人们的幸福感,是否能凭藉这种兴奋剂式的满足而获得?

  也许没人能确切回答。

  我更相信栖身之所的原始功能,更相信把栖身之所定义为“家”。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安定的家,不需要奢华、不需要高科技,甚至也不需要为外人所知。这个时代有的是漂泊的心与魂,有的是流浪者之夜歌,他们需要一个简单甚至简陋的“窝”,来安置自己的浮躁、游移不定,哪怕是无法证实的未来、虚幻的梦想,也不能推倒这种心灵渴求。

  给自己的情感找一个安居之所。当无情变成时代的风景,人们内心满溢的感情如何处置?把它们锁在自己的几十平米空间之内吧,让这个小小的空间,成为自己抒发情感的唯一之地也好。一个男主人、一个女主人,两个人的世界就是天堂。且把全部喧嚣阻挡在屋外,且由世界动荡不安去,我们自在地活着,就是幸福。

  是的,无论动用何种材料建设屋宇,要让身处的建筑成为爱巢与心灵的栖居地,必须要人为地给它安装一种灵魂、一种感情。万事万物皆如云烟,只有魂永恒、爱永恒。幸福的源泉,必定在此。

  ●阿斐

  旁论

  铝型材行业新一轮竞争已现硝烟

  ●海哲21世纪门窗幕墙网评论员

  广东省铝材占有量曾经一直占据着中国铝材生产的半壁江山,而广东佛山在这半壁江山又掌握着绝对的领地。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其它地区的铝材工业也在不断进步,这其中以山东板块的崛起尤为明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兴发的发展一直非常稳健但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兴发却多有大动作。比如,在完成了兴发三水基地的投产后,又相继大手笔投入在四川成都双流兴发生产基地项目奠基动土,在江西宜春的生产基地奠基动土。如果是其它企业扩张了,可能不会引起铝型材行业这么大的振动,然而这次扩张是来自于二十多年来不曾肆意扩张的“铝材大王”;且此次出手很大,产能新增20万吨以上。铝型材行业新一轮的竞争,我们已经闻到硝烟味,或许此役过后铝型材行业的大局将现三足鼎立格局:一个是东北板块;一个是以南山、华建、丛林为首的山东板块;一个以兴发、坚美、亚铝、凤铝为首的广东传统板块。现在的广东制造业成本明显高企,而且广东经济已不再是一枝独秀,铝企大省数百家铝型材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相反内陆经济的日趋活跃将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我认为,未来广东铝型材企业或许会紧随兴发铝业挟资本及技术优势继续迈出跨区域整合的步伐,以维持广东板块的传统地位。

  兴发作为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中国最老牌的一批铝材厂,已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还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铝型材品牌企业,并且始终都能走在行业潮头,这更是我们铝型材行业里最成功的、不朽的一个传奇。

  记者手记

  不走家族路线成企业发展关键

  我的家乡,粤西的一个小城吴川,经商风气甚浓。记忆特别深刻的一点,就是跟风经营。比如,某条村有人开羽绒厂赚了钱,那这个村子的人就会分散在小城里不同的角落,一起经营羽绒厂。再后来,这些人慢慢地走出了小城、走出了广东,散居在全国各地,但多从事同一产业。在大沥,从事废旧金属回收的,就多是吴川人。以至于,见着一些家乡的友人,我们都会将大沥的丽庄、雅瑶等地戏称为“吴川新村”。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