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July

2010

有色金属之乡:“色”不能是空

发布时间:2010/7/8 10:13:101208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就目前而言,赤峰市的有色金属产业还停留在低水平的粗放型中小规模发展阶段。

  采取多项灵活措施,全方位引入大手笔的资金和大型有色金属的勘探和生产性企业成为未来赤峰从有色金属之乡走向有色金属之都的必由之路。

  赤峰,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中南,一个年轻的城市。

  2010年,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随着中国有色、中钢集团、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山东黄金、湖南有色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的进驻。亿万吨埋藏在这里地下的铜、铅、锌、钨、锡、钼、金、银等40多种有色金属资源将进入科学化、生态化的发展篇章。

  赤峰缘何要“好色”

  有色金属,历来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战略。特别是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有色金属更是大量应用于高精尖科技领域中。对有色金属的勘探需求和迫切性的冶炼应用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资源经济战略的“好色”主题。

  2003年,由中科院刘光鼎等11位院士提出的《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大兴安岭中南段所在的赤峰地区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找矿区域。以此为契机,赤峰市每年都投入10亿以上的资金用于有色金属勘探,共发现矿产资源70余,其中有色金属40多种,矿产地12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5个。据专家初步估测,赤峰有色金属、贵金属的远景储量(金属量)为:铜300万吨、铅1500万吨、锌2000万吨、钨30万吨、锡250万吨、钼300万吨、金300吨、银20万吨,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价值在2万亿元以上。为了尽快把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赤峰市政府近年来多次举办全国性的、高规格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论坛,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建言献策,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目前,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已经达到110户、金属冶炼及加工企业13户,形成了日处理有色金属矿石8.3万吨、年冶炼62万吨、深加工13.2万吨的生产能力,采、选、冶、加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铜铝铅CNMN.COM.CN 锌锡镍,中国有色网,小金属,废旧金属。

  毫无疑问,在向北开发的经济版图上,选择“好色”的资源定位,是赤峰未来工业战略的必然选择。

  色不能是空

  把粗放型的有色金属之乡打造成有色金属之都,不能靠凭空的想象和空谈的理论。要靠脚踏实地的资金、技术、人才和高端企业的引进。需要打造好一个能吸引外来投资,扶持好本地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创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色不能是空”。

  在亚鼎10万吨无氧铜杆项目建设基地,铜陵有色和安徽新亚特集团10万吨电线电缆项目基地,记者看到,目标朝向精深加工的有色金色产业集群已破土萌芽。得到政府1000万资金支持的锌业巨头——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的锌锭生产能力也从11万吨提升到了21万吨。在一个个有色金属项目的生产基地了解中,不难看出,赤峰正悄然实践着自身有色金属之都的梦想。

  光有资源是不够的。客观冷静的看待建设现代有色金属之都的赤峰之路,还有许多制约的瓶颈和困难需要克服。

  首先,资源勘探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这方面如果只靠政府的财政和国家的拨款显然是远远不够。控制性的引进资本市场的风投资本和金融资本是未来赤峰应该尝试的一个途径。同时,有效吸引区域外民营企业资本,特别是浙商、闽商以及资源行业类的转移资本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吸金方式。这是赤峰打破资金瓶颈所必须要尝试的改革探索。

  其次,在生产环节中,注重创新型企业的引进,技术性人才的引入。有色金属冶炼业是技术密集同时也是资本密集的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因素尤为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竞争就是成本竞争。而企业产品的成本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企业的规模大小。对比美国有色金属冶炼业,把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扩大产能的研究上,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一个博弈支点。

  再次,在有色工业的的内容选项上,赤峰市必须看到美、日等国的有色金属行业的战略定位,不能盲目接受国际产能过剩的行业嫁接或污染性项目的资本诱惑。目前国际有色金属产业整体的创新重点从冶炼向高新材料转移、从常用金属向稀有金属转移。美国甚至提出了“限制铝工业、压缩铜工业、稳步发展镁工业,继续依靠进口满足国内市场对钨、锡、镍、锑和汞等金属的需要,加强废料回收,争夺世界钼市场”的具体战术目标。

  令人欣慰的是,赤峰市已经从政府法规和决策层面把注重科技环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列入创建有色金属之都的发展规划。

  赤峰市长王中和表示,下一步赤峰将进一步鼓励多种主体对空白区进行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探,推进现有矿山企业实施探矿增储,加大二次找矿和深部找矿力度。全面加强同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地质找矿理论、探矿技术和手段,进一步在寻找和评价新的大型矿产地、重点矿山外围扩矿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等方面寻求突破。同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