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July

2010

包头应把铝业打造成国家优势产业

发布时间:2010/7/2 14:27:453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建国以来包头一直领先的几项主要指标位次,正随着内蒙古各盟市的快速发展出现后移。笔者经过长期实践与调研,在这里郑重提出:面对挑战,包头必须对现有发展思路重新审视调整,进而明确到把工业做强、农牧业做精、服务业做出特色上来。工业做强,就是要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地方领军产业、钢铁和混合能源打造成地方支柱产业、铝业和煤化工打造成国家重要基地、稀土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农牧业做精,就是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把粮食种出特色、蔬菜种出规模、牲畜养出效益来;服务业做出特色,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抓好生产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特色旅游业、商业会展业等的发展。通过发展,让包头重回和保持建国以来领跑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市地位,并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小康社会,使惠民投入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年限、相关补贴和刚性标准中最低工资、退休及养老金、低保、医改及新农合报销比例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等均走在自治区乃至中西部城市前列

  众所周知,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包头一直是自治区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总量最大的城市和国家重要的冶金、装备制造业基地,特别是经过“十五”后期和“十一五”初期的快速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不仅在自治区而且在中西部地区都走在前列。但随着近三年来自治区各盟市以及中西部城市的快速崛起,经济大市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从 2004至2006和2007至去年两个三年时段看:GDP年均增速由24.7%降为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8%降为21%,总量由2006年领先鄂尔多斯235亿元、88亿元降为今年一季度和去年第二;财政总收入由33.3%降为22.4%,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领先鄂尔多斯5.5亿元降为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5%降为14.8%,由2006年领先呼和浩特1067元缩小为去年69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 15.6%降为13.4%,由2006年领先鄂尔多斯30元缩小为去年23元。同时,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去年的增速在自治区12盟市排名分别列第6、8、6、3、6位,而且地方财政总收入低于全区增速5个百分点。可见,随着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包头各方面领先的地位都面临继续被赶超的可能。

  面对作为经济大市特别是工业大市位次的后移,必须根据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现有发展思路特别是重点产业发展思路进行重新审视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特别是“十二五”发展中,让这个历史上的自治区经济尤其是工业第一大市再振雄风,重新回到全区乃至中西部城市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领跑位置上。

  我们认为:顺应国家政策和形势发展,包头市加快发展的思路应调整到把工业做强、农牧业做精、服务业做出特色上来。力争“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一、三产增加值增速均不低于甚至超过“十一五”水平,分别达到18%、15%和18%以上,总量超过3000、75、2400亿元,其中一些优势产业要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一定比重。

  一、工业要做强

  包头市工业一直是钢铁产业占绝对比重,即使到去年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而装备制造近几年虽有较快发展,也仅占25%,其它产业则主要集中在电解铝、电力等行业,分别占6%、4%,稀土产业同电力一样也占4%,煤化工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国家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等宏观调控和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现有工业发展模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调整,使能耗低、具有一定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地方领军产业,钢铁、铝业在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中由大做强,并把世界技术领先的煤化工及具有世界资源优势的稀土打造成国家尖端和世界级产业,把电力做成包括风能、太阳能以及其它清洁能源混合上网的支柱产业,确保六大产业占工业总量由80%提高到95%以上,使每个产业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一定比重,力争在重点产品关键技术创新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1、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地方领军产业

  一是重点产品上规模。装备制造业已有了很好基础,所生产的民品载重车、矿用车、铁路车辆、挖掘机械、风电设备五大产品已形成规模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比重,且电动客车、轿车的引进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要倾全市之力,在政策倾斜、配套引进、重点服务上取得突破,使这些产品真正形成规模效益;二是重点企业上规模。几大重点产品都集中在一机、北重及金风、华锐等军工和近年引进的国内知名企业,所以要扶持这些企业在现有载重及矿用车、铁路车辆、挖掘机械、风电设备产量27362、5757、198、730辆(台套)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发展产量再翻一番。同时洽谈引进的电动客车和轿车也要上到一定规模,使装备制造业产值由去年551亿元达到1800亿元,超过规模以上工业的30%;三是核心技术要领先。现主要产品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与国内乃至国际同行大企业相比,不仅拥有的核心技术专利,而且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整体上还处于引进技术搞生产阶段。要想保持装备制造尤其是几大重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有大的投入,把现有的技术中心、研究院所真正打造成国家乃至世界行业领先的研发团队。只有研发领先,产业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2、把钢铁打造成地方优势产业

  一是由上规模转向调结构。去年1050万吨产钢中主要加工产品是铁轨、无缝管、中厚薄宽带等,达到612万吨,产值220亿元,平均每吨3507元,仅比年末钢坯售价升值431元(不含税);而 60万吨不锈钢产能去年产量22万吨,虽仅在板材、型材上做了些延伸,每吨却达7300元,比钢坯升值4200元。总体在生产应用、生活消费品制造方面与一个千万吨级的钢铁产能大市不相称。因此要借助已有钢和不锈钢产能基础,在汽车、机械、建筑乃至生活用品等延伸应用方面有大的突破,通过调整结构扩大终端应用产品的产出提高效益,把钢产业由大做强;二是由上规模转向降能耗。以包钢为例,去年 1006.8万吨钢铁生产耗能722.2万吨标煤,平均717千克,高于全国水平9.8千克,尽管已在煤气、废气、废水等循环利用上做了努力,但与国内国际先进的钢铁生产企业相比,还有一定挖掘空间。做为年超过 3000万吨标煤的能耗大市,节能降耗首先应从钢铁产业做起,通过调整和技改,使吨钢能耗控制在国家尤其是同行大企业的平均水平上(宝钢吨钢能耗699千克),这不仅是做强钢铁产业的要求,也是地方实现节能目标的需要;三是由上规模转向扩产业。钢铁尤其是钢产品的应用领域宽广,而全市终端应用加工仍处于散小状态,还未形成规模。因此要集中精力在应用领域的项目策划引进包括地方中小企业扶持上加大力度,将现有产能尽快向各行业所需终端产品延伸,真正在国家钢产能过剩和宏观调控背景下,通过延伸加工把钢产能变成大产业,占领大市场。

  3、把铝业打造成国家优势产业

  一是由扩产能转向搞延伸。电解铝产能已超百万吨,在国内地级城市中也名列前茅,但就地转化延伸上也仅限于一些型材和近几年起步的少量精铝和一批化成箔、铝轮毂等产品。去年电解铝产量83.6万吨,铝业产值143亿元,平均每吨1.71万元,比年末电解铝每吨售价增值3500元左右,而同期精铝每吨售价近3万元,一般腐蚀化成箔每吨售价是精铝8倍以上。因此,铝业提质增效就是要搞延伸和精深加工,高端产品所需的精铝也要由现在的1万多吨继续扩大产能;二是由扩产能转向搞循环。电解铝是高能耗产业,每吨用电在1.4万度左右,搞延伸加工能耗更大。虽然近几年在循环发展上已做了有益探索,但在综合降耗、循环利用尤其是生产电解铝时利用液铝直接转化加工更有文章可做,要通过规划和项目引进,把包铝和东方稀铝两大铝厂建成直接就地转化加工的节能循环产业园;三是由扩产能转向搞集群。现有电解铝产能已为发展下游加工产业提供了基础,而未来生产、生活领域对铝制品需求包括以产顶进还将日益扩大。发展铝加工产业,把铝制品延伸到装备、电力、公铁运输及航天器材、建筑、生活消费品等领域,都有着巨大市场空间。应通过策划、引进和培育相关产业,把铝业在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做大做强。

  4、把稀土打造成世界级优势产业

  一是把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市拥有国内 87%、世界62%的已探明稀土储量,并集聚了一批专门研究机构、研发专家,研发能力在国内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以稀土研究院为例,所拥有的52个专利成果去年没有一个转化生产。稀土应用成果的转化不仅需要国家更需要地方和自治区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有操作性的扶持措施和强有力的调控手段进行引导培育,使研发优势通过转化成果的目标管理真正变成地方产业优势;二是把初中级原料生产转向应用领域。稀土号称工业味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低碳社会发展中新材料应用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稀土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凸显。去年稀土产业产值 90亿元,而矿产品、分离冶炼和氧化物等初中端产品就近50亿元,稀土转化应用产业规模不大。要通过调动各方面市场要素,推进应用成果产业化,在稀土产业发展上走出地方的路子来;三是把地方定位转向国际性产业。去年稀土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4%,在自治区乃至全国比重更小,资源储量优势没有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很好的体现。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要用战略眼光谋划未来稀土产业发展,把储量优势变成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供需和价格话语权的生产经营优势,真正打好这张牌。

  5、把能源产业打造成多能合一的支柱产业

  一是由注重规模向注重结构转变。现有发电装机 671.4万千瓦,年发电275亿度,其中风电54.3万千瓦;在建煤矸石60万千瓦、风电150万千瓦,太阳能利用正在起步,可喜的是介入风电和太阳能产业的大多为国家大型能源企业。目前已制订了全市 1200万千瓦和120万千瓦的风能和太阳能发展规划,要借助大企业介入的优势把风电、太阳能包括垃圾发电产业进一步做大,力争经过“十二五”发展,使风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太阳能达到30万千瓦,垃圾发电根据处理量达到一定规模。这样会进一步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二是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节能减排转变。过去曾提出火电超千万千瓦的目标,但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出台,现有电厂扩能难度越来越大。虽已压缩了一些小机组,但每千瓦时用标煤仍为344克,高于全国水平5克,所以在通过改造降低火电煤耗、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同时,把发展重点转到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上来是应有的抉择;三是由注重地方需要向建设国家应急保障基地转变。原有的火电布局主要是满足地方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十五”以来地方和周边盟市、省市电源点大规模建设,发电产能因过剩出现了限制上网。从国家大局考虑,在严重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冰雪、洪涝、干旱影响南方火电、水电发供电时,利用地方褐煤资源和充足的城市中水等建立国家级远程调配基地,通过特高压线路把地方及周边过剩包括在建、拟建的火电、风电等输送南方进行应急保障,是利国利地方利周边一举多得的大好事,这一项目去年在跟国家电网公司达成共识后开始做前期工作,应继续加快推进。

  6、把煤化工产业打造成国家级尖端产业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