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June

2010

甘肃“加速循环”拓展有色金属增值空间

发布时间:2010/6/24 11:44:151062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到2011年底,甘肃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将增加到70户,示范园区增加到20个,示范城市增加到6个,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主要指标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在甘肃中部曾经荒凉的戈壁滩地上耸立起白银高科技产业园,园内有一条年产十万吨的TDI生产线,生产中产生的氯化氢并没有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是通过一条管道输送到了另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PVC产品。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嘉岩说,依托这条生产线,几十家化工和精细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围绕着这一条产业链条,我们可以打造26个产品。产业链条越长,成本越下降”。

  每一个消耗的终端,可以是下一次生产的起点。一个企业的废弃物,也可以是下一个企业的原料。资源被反复利用,废物变成宝贝。追求最少量的消耗、最大量的利用和产出,甘肃正在抓住“加速循环”的机遇,不仅为资源寻找增值空间,也为全省的发展勾画出新未来。

  甘肃省是资源大省,多年来形成的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两高一资”经济结构非常明显。经济水平逐年提高,环境质量却日益下降,部分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此,全省上下痛下决心,让资源消耗减少,让产业链条延长,让污染排放变小。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说:“作为西部老工业基地,我们必须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甘肃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探索循环型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资源型省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吃干榨尽”中的“资源经”

  甘肃是我国资源大省,在174种已探明矿产中,10种储量位列全国第一。然而,甘肃也是资源利用较为粗放的省份之一。

  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原本是让“镍都”金川公司最为头疼的事情。每生产1吨镍约产生7吨二氧化硫,每生产1吨铜约产生2吨二氧化硫。2003年、2004年,当地因为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列为“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而现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金川公司将二氧化硫气体制成硫酸,硫酸分别进入新希望、金化集团生产PVC和硫基化肥。

  记者手中有一张金川公司的工艺流程图。金川公司的阳极泥等产品进入镍都实业公司用于生产硫磺、镍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经回收制成硫酸来到金化集团化肥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氟废气经转化成为氟化氢,作为辅料,氟化氢最后回到了金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废渣进入金泥集团用于生产干法水泥。废水通过回收,进入企业循环利用。

  现在的金川公司,排放的烟气99.75%用来制酸,90%以上生产用水重复利用。公司矿石回采率超过96%,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控制在5%以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回用中水突破了1000万吨,中水回用率达86%,工业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就这样,污染严重的“废物”转个圈成了宝贝,成了再生资源。而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过程,也是拉长产业链条的过程。

  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企业,因为“循环”链接到了一起,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公司、中国化工化肥公司、内蒙古太西煤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参与到金昌循环经济产业圈……一个个产品的深加工环节,连接着上下游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连接着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瞄准了循环经济的关节点,甘肃先后确立了白银、武威、嘉峪关、定西等试点城市,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更提出,要着力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形成包括金昌在内的七大循环经济基地。

  “天蓝水清”中的“加减法”

  “采煤不见煤,发电不见灰,青山葱翠,绿水环流。” 这是陇东“煤都”华亭给人的印象,但是过去,华亭却是另一番景象,煤尘污染严重,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腿泥。

  今昔的转变可以在华亭东峡煤矿污水处理线上找到答案:在这里黑色的污水,在经过无数道工序后变得无色透明,又进入矿井下,循环利用。新建成的陈家沟洗选煤厂,淘汰了传统的简单分级筛分系统,利用国内外先进洗选工艺,从井下出煤到洗煤选煤厂,地面上连煤渣都看不到;井下水洗水闭路循环,煤泥水不外排,实现废水零污染排放。

  像华亭一样,在换得如今的“天蓝水清”之前,甘肃完成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加减法”。

  首先是“减”。2007年,永昌电厂点燃全省“第一爆”。此后,甘肃开始了大规模淘汰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生产线。2008 年,全省电力、炼钢、炼铁、铁合金、电石、水泥、造纸、焦炭、酒精等9大污染大户共淘汰落后产能375万吨、电力25.9万千瓦,其中有89户落后企业被 “踢出局”。

  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甘肃省连续4年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提升了甘肃的产业层次和经济增长的质量。2009 年与2007年相比,全省资源产出率提高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4.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22.3%。

  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的同时,甘肃大做“加法”。 落后、污染的企业需要被淘汰、下马、出局;新型工业产业需要被投资、上马、落地生根。

  按照《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要求,发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势,打造“陆上三峡”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与有色、冶金等高耗能产业实现对接,形成“新能源―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的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为充实细化重点项目,甘肃省已初步筛选出971个总投资达2500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今年已向国家上报54个总投资24亿元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15万吨标准煤。

  同时,甘肃已启动了以白银公司为依托的西北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基地和以甘肃省物产集团为依托的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在民勤县和通渭县建设废旧地膜利用基地,可消纳废旧地膜4万吨。据调查,仅2008年、2009年两年,甘肃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约117亿元。

  到2011年底,甘肃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将增加到 70户,示范园区增加到20个,示范城市增加到6个,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主要指标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