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December

2019

由“狭”到“广”

发布时间:2019/12/11 9:28:28122次

据中国矿业报报道: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人杰地灵的湖南矿藏丰富,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但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煤、无油、少气”。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湖南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如何缓解能源掣肘,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五”以来,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坚持“能源优先、特色突出、综合发展”的产业思路,在地勘形势急转直下的大环境下先行先试,勠力探索, 由“狭”到“广”,走出了一条“大能源之路”,为湖南省能源保障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缺煤大省探出“黑金宝库”

时间倒回到2014年,一个来自中国地质学会的好消息让彼时还寂寂无名的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一鸣惊人——该院承担的湖南省攸县兰村矿区深部煤炭详查,探获煤炭资源量1.7亿吨,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这是近30年来湖南省首次找到储量超过亿吨的煤矿区,成为湖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典范。更为振奋人心的是,该项目所属的“攸县黄兰矿区煤炭整装勘查”共计探获煤炭资源量3.4亿吨。

不仅如此,“十二五”以来,该院共完成煤炭勘查项目28个,探获备案煤炭资源量8亿多吨,用占全省同期公益投入10%的资金探获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的50%以上,湖南省“十二五”以来探获的7个中型以上煤炭矿区(5000万吨以上)中前5名均为该院勘查。该院煤炭地质工作在湖南省真正实现了:“找煤成果第一、技术服务第一、成果质量第一”, 大大缓解了前些年湖南省煤炭资源紧张的局面,也为摸清湖南省能源家底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煤层较薄、赋煤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找煤特别是能找到上规模的煤矿区绝非偶然,大成果的背后是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积累和攻关。

地质找矿,科研先行,有了地质理论的引领和指导,找矿才能事半功倍。“十一五”以来,该院共提交部、省、局级各类地质科研报告100余件,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0年,他们完成“湖南省煤炭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预测潜在煤炭总资源量为62.03亿吨,提供找煤靶区55个,为找矿部署指明了方向,其中近20个靶区被列为湖南省两权价款及中央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

2011年,他们又完成“湖南省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湖南省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湘东北浏(阳)醴(陵)地区推覆构造与找煤”等课题,为“三下”找煤靶区的选择提供了区位依据。

圈定成煤条件好的找矿靶区,是促进找矿成果突破的关键所在。在多次立项选区论证中,该院提出“立好项目,立大项目”的观点,并形成了系统的找煤理论体系:一是重要煤系是找煤的重点方向;二是应加强聚煤规律的研究,重点加强在各含煤地层聚煤中心及周边等赋煤条件好的地区、老矿区周边及中深部地区找煤;三是聚煤中心及周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浅部断层破坏,但深部有可能保存较好的煤层,一种是浅部煤层不发育,但中深部极有可能找到很好的煤层。这些理论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和保证了该院选好立项靶区的方向性,从源头上确保了找矿成果的取得。

然而攸县矿区由于含煤地层沉积厚度大、煤层多、对比特征不明显,因此煤层对比一直是湖南省共性的难题,攸县找煤一直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这一次,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领技术团队认真研究分析,特别是抓住近几年该院对该矿区全面勘查的机会,下矿井、对岩心,采用宏观标志层、显微镜下特征、测井曲线、生物化石、岩性旋回法等综合对比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对比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比难题。由此才有了攸县3.4亿吨“黑金宝库”的发现。

“黑金宝库”的探明和发现,为攸县资源接近枯竭的90多个小煤矿整合提供了资源保障。

“扬煤”还需“吐气”

虽然煤炭是湖南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0%以上,煤炭在湖南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会改变,但是早在2012年,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领导就嗅到了行业寒冬到来的气息,并敏锐看到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广阔前景,开始了一系列布局——

首先是筑巢引凤。在湖南省内率先组建了气体矿产勘查研究所,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硕博研究生20余名,从中石油、中石化引进了6名油气成熟人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非常规能源气体勘查及研究人才队伍,同时还建立了全省唯一一家资质设备齐全的煤层气、页岩气测井队伍,形成了钻、测、录完整的气体矿产施工体系。

其次是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积极争取并相继承担了科技部、原国土资源部、省科技厅、原省国土资源厅等大批国家、部、省级页岩气、煤层气重点科研项目,高水平完成了全省第一个及一系列煤层气、页岩气研究及勘查项目,形成了对湖南省气体矿产研究的理论优势。

再次是积极投标承揽中国地调局研究、勘查及钻探施工项目。完成了中国地调局系统在湖南省部署的第一口页岩气、煤层气参数井、预探井,站在了全省气体勘查的最前沿。

在超前谋划和精耕细作之下,该院的非常规能源气体研究及勘查收获颇丰,实现了省内“多项第一”。“湖南省煤层气资源调查”、“湖南省煤层气预抽放技术研究”、 “湖南省煤系气资源评价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等项目,研究成果首次计算了湖南省煤层气资源量,为湖南省煤层气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湖南省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与资源评价”为湖南省第一个页岩气科研项目;完成提交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南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报告被评为同批次全国18个气体矿产项目评审成果中唯一优秀报告,首次为湖南省估算了页岩气资源量;“页岩气勘探及资源评价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均为湖南省煤层气、页岩气研究及勘查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的发展赢得了重大机遇。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要在湖南地区部署一口页岩气预探井——“湘西北石门-慈利地区页岩气钻探工程(慈页1井)”,目的层段为全国尚未获得页岩气突破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属“新区新层系”,勘查和探索意义较大。该院中标该项目后,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于2014年顺利完工,终孔孔深3008米,首次在湖南探获页岩气并点火成功。该井是湖南省第一口页岩气预探井,对湘西北乃至湖南页岩气勘查开发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9年8月28日,该院承担的湖南地区新层系-泥盆系第一口大口径页岩气参数井“湘新页1井”举行了开工仪式,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的18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开工验收。该井主探涟源凹陷泥盆系佘田桥组页岩气,意在获取页岩气评价参数,评价资源潜力,力争实现湘中地区泥盆系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

湖南页岩气产业的探索仍在继续,与此同时,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还将目光瞄准了湖南煤系气的发展。

湖南省煤系气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多年来,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承担了多个煤系气科研项目,特别是2019年5月31日通过成果验收的“湖南省煤系气资源评价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为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建厅以来投入经费最多的一个科研项目,该项目首次明确了湖南省煤系气勘探层系、勘探区域和有利区带,估算了全省煤系气资源量,并对煤系气勘探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了适合湖南省煤系气开发利用的适配性技术、工艺方法及开发利用模式,填补了湖南省煤系气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中国构造复杂区薄煤层煤系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能源”之路全面拓展

近年来,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在坚持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新能源、大能源之路,力争狭路突围,在能源地质领域有更大作为。

该院充分发挥其在煤层气、页岩气人才及研究方面的优势,率先在国内将页岩气、煤层气及有害气体研究引入到铁路、公路、城市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评价中,共完成隧道及地下工程有害气体勘察及评价项20余项,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有害气体评价体系。

同时,该院在大能源产业发展上全面铺开,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项目,如加强对煤层煤质分带研究调查,力争将传统煤炭用途多元化,加大对煤矿矿区环境及生态特色研究,承担了一系列相关项目等。

不忘初心,重任在肩;牢记使命,奋勇前行。在绿色产业、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下,该院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势必打赢湖南能源保卫战。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