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February

2014

“十二五”四大环保指标进度滞后

发布时间:2014/2/20 8:58:504620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近年来,我国“城市矿产”开发示范基地越来越多,即便是在相对偏僻落后的宁夏,资源再生利用也成为朝阳产业,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当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每年这个示范园区“吃”进150多万吨包括废钢铁、废铝、废塑料、废汽车、旧轮胎、旧家电、旧电脑等在内的城市垃圾,经过分解、重新加工,可就地产出75万吨可再生资源。

  2013年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50多亿元,实现利税5亿多元。

  记者看到,园区内虽然企业较多,但是安静、整洁、不冒烟,基本上做到了对废物的“吃干榨净”。

  那些最后处理不了的电子垃圾废弃物或被送到危废中心,或送到专业处理公司再处理,在垃圾中找到了“富矿”,又不污染环境。

  在国家支持下,大量民间资本涌入资源再生这个“无烟工业”。

  据宁夏发改委环资处处长霍振祥介绍,2011年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式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后,虽然国家补助资金仅9000万元,却撬动了22亿元的“城市矿产”项目及相关产业投资。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托普集团等38家再生资源行业知名企业落户。

  50万台电子废弃物处理、40万吨废钢、10万吨再生铜、6万吨再生铝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资源再生规模化效应凸显。

  以宁夏目前一年产生的再生资源估算,其潜在可加工利用价值达103亿元以上,一批企业在“城市矿产”中觅得商机。

  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公司董事长吴纪虎说:“无害化处置生产线45秒就分解一台冰箱,可拆解下来12公斤多铜、铁、铝,价值90多元。

  每台冰箱国家还补贴80元,刨掉处理成本,拆一台冰箱企业可收入130元。

  只要国家支持,‘城市矿产’开发规模还可再扩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两年多探索,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企业越做越大,一些企业重视科研投入和自主创新,获得不少国家发明专利,分化出来的产业和项目越来越多,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始形成。

  “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基地将倾力打造立足宁夏、辐射周边、西北最大的国

  “十二五”进程已过大半,除去经济指标完成良好外,让更多百姓关注的环保指标,完成状况却不容乐观。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处了解到,目前涉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四大环保指标,尚未能按进度完成。而国家发改委与环保部之间的调研状况也出现了矛盾的局面。

  环保调研结论不一致   在国家发改委新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透露,“‘十二五’规划提出年均GDP增长目标为7%,在过去三年里实际增长分别是9.2%、7.7%和7.7%,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势,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长7%的目标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最纠结的局面是,有四项指标完成得并不乐观,“这四项都是和环保节能有关的”。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完成情况,按进度滞后。”徐林透露,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不力的节能环保领域,下一步要采取强力措施不断改进。

  201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少8%,同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首次列入约束性指标体系,要求分别减少10%。

  在徐林公布信息的同一场合下,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则表示,“为了结合大气治理,一些地方政府启动了钢铁、水泥、电力、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工作。

  比如,河北省拆除了一批钢铁和水泥的生产线,对全省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点企业加强了环保监控。”

  陈斌甚至透露,“一些地方,在高耗能和排放较大的企业中安装了IC卡,进行实时监控。”记者向陈斌询问,“IC卡执行情况怎样,能否做到有效监控。”陈斌表示,“应该执行得还可以。”

  国家环保部一位部门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地方环保执法力度一直上不去。我们去调研,一吨钢材的利润只能买一瓶水,这种情况下,开环保设备的钢厂非常少。”该人士向记者算了一下账,“环保脱硫排放装置,运行一年,成本要1000万元,少开一天就是赚30多万元,这与每吨钢材的利润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是满负荷运行环保装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盈利228.86亿元,如果剔除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钢铁主业基本是盈亏持平。2013年列入统计的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62%。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花钱会特别谨慎,想方设法通过多元化、多种经营发展战略,把钱花到国民经济需要、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节能环保、效益好的项目中去,提高投资回报率,尽快改变经济效益低迷的困境。”兰格钢铁网分析师认为。

  “所以,钢企在环保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上述环保部人士表示。

  有分析认为,2014年,钢材价格依旧处于弱势,钢铁行业依旧不容乐观。而钢铁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与节能减排的关系非常密切,包括与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等息息相关。

  “未来的环保任务非常艰巨。”上述环保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警惕:地方极端行为

  四项环保指标进展不力,这为未来的地方政府极端行为埋下了伏笔。

  从“十一五”的完成进度就有迹可循。

  时至“十一五”末的2010年5月,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中国将从14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一五”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让各级政府震惊的是,该《通知》指出,“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

  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2010年6月,政府宣布以万元GDP电耗取代之前的万元GDP综合能耗,成为节能考核的新标准。

  这被视为中央应对地方“万元GDP综合能耗和电耗降幅相差甚远”的有力措施。

  这种新的统计方法使得地方政府无法作假,统计局从耗电量上就能进行统计核算,但同时,考核电耗的方法也给了地方政府绝好的“节能”手段,即拉闸限电,乃至停电。

  工信部一位司长便警告,“年底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将会采取限电行为,尤其针对纺织行业这种轻工业。”

  随后,河北开始出现钢厂因拉闸限电集体停产的局面,然而,这还在可控范围内。不久之后,拉闸限电之风殃及了民用电。河北、安徽和山西居民用电也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停电一个月的极端状况。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2014年成为了完成指标的关键一年,“十二五”初期的状况与目前的状况则截然不同。

  在“十二五”初期,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对中国东部和中部进行了调研。

  “‘两高一低’的建设再次抬头,节能减排完成既定的目标很困难。”该委员会成员向记者透露,“但是,我们可以透露的是,中西部当时又上了很多重化工业项目,以拉动地方经济。”此外,“还有一些资源类的开采项目也未能做出循环利用的规划,便急忙上项目。

  ”与此同时,调研小组还前往东部沿海地区,“沿海的情况也非常糟糕。”上述人士透露:“为了获得项目审批,一些地方政府以发展海洋经济为由,在海边、滩涂地带设立高耗能项目,对海洋的污染危险非常大。”然而到了“十二五”末,情况发生了逆转。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透露,“河北是钢铁大省,2018年以前,主动要压减7000万吨左右钢材。上上下下已经高度统一了。”

  “从去年年底摸底的情况看,各地基本上都停止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对违规在建的项目也进行清理,叫停了违规在建的项目,未开工的项目也不再开工。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化解本地区产能过剩矛盾相关的配套政策,有的跟辖区内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认真分解淘汰压缩任务与责任。”陈斌表示。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