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ly

2013

云南企业争夺稀有金属国际定价权

发布时间:2013/7/29 16:54:25555次

据昆明日报报道:

  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多种有色金属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而多年来,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云南并没有取得世界话语权,甚至整个中国都没能拥有议价资格,相反,还是这些产品的最终买单者。

  而随着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的开启,国内企业的觉醒和争取,在某些稀有金属方面云南已取得一定话语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稀有金属云南话语权也将逐步建立起来。

  困局

  廉价出口

  高价消费

  中国的氧化钕出口到日本是28万元/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后再买回中国,1公斤就要20多万元,价格相差1000倍。

  目前在稀有金属领域,中国是主要的资源保有国及出口国,欧美、日韩是主要的资源消费国,但从众多稀有金属的最终产品来看,中国又是最大宗的消费国。

  从国际市场来看,稀有金属国际定价主要参考英国伦敦《金属导报》(MB)等媒体发布的稀有金属报价,而此类报价主要是通过该媒体在各地贸易协议中的不完全采样形成的。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作为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其期货价格也是现货贸易的参考价。

  因此可以说,目前世界范围的稀有金属价格定价体系主要依据,还是传统的贸易双方磋商价,基本形成了中国生产、日韩消费、英国定价、终端产品中国买单的价格链。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总裁单九良介绍,多年以来,中国的小金属多数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以铟为例:2000年—2010年我国原生铟产量2833吨,原生铟出口量2155.3吨,原生铟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6%。行业的普遍现状是产能分散,经营主体规模小。例如在铟领域,我国有近120家铟厂,约85%年产量在1.5吨左右,且多数只能加工粗级原料产品,国内铟年产量在25吨以上的大型生产企业仅10多家。谈不上什么高附加值,国内的企业基本无法奢望定价权。

  “小”而“散”的格局对于中国稀有金属行业形成定价权,产业升级都相当不利。商业模式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加之没有定价权,整个行业很难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升级更是问题。单九良举例说,中国的氧化钕出口到日本是28万元/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后再买回中国,1公斤就要20多万元,价格相差1000倍。

  云南省铟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薏婷介绍,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长期以低于成本的白菜价流出,因此很多企业徘徊在生存线边缘,无力投入环境保护,无力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更加剧了我国稀有金属资源因技术落后无力加工,把产业链中大块利润拱手让人,最终又因国内刚需日益旺盛,不得不高价为最终产品买单的格局。

  铟、鍺、钴、钨等稀有金属就是被称为电子金属,生命攸关金属,储量稀缺,在高科技、现代航空、现代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争夺的战略资源。战略储备是保护我国稀有金属的最直接的手段,“必须迅速建立稀有金属战略储备体系,提升中国在稀有金属上的贸易定价权和话语权”这几乎成为所有业界人士的一致呼声。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