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uly

2013

融资铜并非洪水猛兽

发布时间:2013/7/1 10:09:18624次

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报道:

  SMM网讯:“融资铜”是市场冠予充当融资工具的铜产品的特别称谓,然而这一称谓并不严谨。广义上,它可以指各种融资形式的铜产品;而狭义上主要指用于进口融资的铜产品,这也是目前市场一般意义上“融资铜”。

  我们无法去考证铜产品作为融资工具的起始时间;因为类似于历史上的典当,抵押行为,只要是涉及到铜产品的融资行为均可以涵盖在内;但具有现代意义的铜融资行为则是在期货市场发展之后,作为期货的交割品促进了铜等大宗商品充当融资工具的功能。在国内,标准的铜融资行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期货市场发展之初,国外则更早;但在2006年之前铜的融资行为与其它大宗商品相比并无太特别之处。2006年开始,随着铜价的大幅上升,铜作为融资工具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是固有的金属易储藏难变质的特性;另一方面则是相比其它品种如铝锌而言价值含量大。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点,铜开始作为融资工具在国内外市场被大量的使用;而正是这种行为又使得铜价除了具有普通的商品属性外,在2006年后更具有了其它基本金属所难以相比的金融属性。

  在2008年之前,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且市场流动性充裕,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融资渠道及能力均不存在太多的障碍;因此铜融资的增长还是较为有限的,而且主要的形式也更多的是国内质押货押等传统形式;进出口贸易融资,即真正意义上将“融资铜”推向顶峰的行为并不多。而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形势急转而下,金融市场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一方面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虽然在2009年有全球性的宽松刺激政策提振,但企业的融资渠道开始受限,融资成本也快速增加;尤其是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将全球经济及市场拖入了更为复杂和混乱的境地,各地区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进一步加剧,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内外利差的进一步拉大。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行为继续增加,这包括国外LME市场的基本金属库存大量地被仓单质押协议所锁定;而国内货押质押现象也不少。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外利差的诱惑,在国内融资难的背景下(尤其是如房地产等一些行业在国内的融资环境更为恶劣),进口贸易融资行为开始急速膨胀!

  正如我们说黄金一样,“货币天然不是黄金,但黄金天然是货币”;铜也可以冠以:“融资工具天然不是铜,但铜天然是融资工具”,凭借其优越的特性,铜在近几年理所当然地成为融资工具的首选。尤其是进口融资这一块,铜的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正是在2011年融资初具规模,到2012年到达100多万吨的顶峰,铜才真正地被冠以了“融资铜”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市场上所谓的“融资铜”主要指的是用于中国进口贸易融资用途的铜产品。

  然而,市场对融资铜的高度关注却并非在2012年铜融资行为的顶峰时期;而是在2013年以来,随着铜价的下跌且面临牛熊转换的考验,以及5月份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等,市场从担忧价格下跌导致融资铜崩盘恶性循环,到担忧外汇政策调整的冲击融资行为进而拖累铜价进一步下跌;一时间“融资铜”推上了风口浪尖。

  实际上,这其中存在诸多的误解。“融资铜”(指进口贸易融资铜)并非洪水猛兽,其本身并不与价格风险捆绑,相反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获取内外利差和汇差。其存在不因铜价的上涨或下跌,而是依赖于利差和汇差的变化;外汇政策调整后对于进口贸易融资行为会有影响,甚至杜绝通过转口进行融资的行为。但是其它传统融资行为不会消失,在有利条件下实际进口的融资行为不会消失。“融资铜”依然可以名副其实。

  市场环境在变,但铜作为融资工具的优越性不会改变;只要市场存在着融资的需求,铜依然是首选;或许融资的主要形式会有改变,但“融资铜”依然可以是铜最特别的称谓。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