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uly

2013

融资铜风险系于银行

发布时间:2013/7/1 10:08:46563次

据中证网-中国证券报报道:

  SMM网讯:在外管局20号文发布的当月,高盛一纸报告令监管层、市场高度关注融资铜的“蝴蝶效应”——对中国的银行系统和经济造成冲击。

  当月,高盛发布分析报告称,将可能在未来1-3个月里,终结中国的“融资交易”,中国保税区起码有51万吨铜,并将所对应的市值250-300亿元作为其影响金额,并以此认为其发生坏账对银行系统和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融资铜的整顿堪称中国的“雷曼兄弟事件”。

  事实上,融资铜贸易所得大部分资金基本仍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在银行体系内流转,融资铜的风险不在于铜价走势、不在于贸易背景,而在于资金回收风险,在于银行理财产品会否违约,融资铜贸易的风险已与银行理财产品甚至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融为一体。目前看,这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极低。

  市场经济下,资本都是有逐利性的,只要沪伦比价合适,融资铜就不会停止。一位铜贸企业直言,即便融资铜业务被限制,资金还会转向橡胶、贵金属等其他商品进行融资,或者运用其他途径。

  “国内铜需求在上升,从沪伦比价看,进口窗口将再次打开。”上海一大型铜贸企业人士表示,上海铜现货保持升水,最新为300元/吨,LME保持贴水-31.25美元/吨,“洋山铜溢价”节节攀升至190美元/吨,三月进口比价回升至7.25,现货进口盈利。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有色金属贸易商会秘书长张水金表示,铜融资风险,不在融资本身,而在于其用途。“铜融资法理上的真实需求性,以及背后企业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尤为关键”。他认为,对于基于真实进口的铜贸易应该大力扶持,对真实的转口贸易可以有限支持,而对于虚假的空转贸易应该严格限制。

  必须承认的是,铜融资业务是金属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一些铜贸人士认为,铜贸进口有助于平衡国内外价差,在争夺定价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前期因为电解铜进口受限抬高了国内现货升水,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已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随着近期进口铜大量报关进来,国内现货铜已转为贴水。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