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March

2010

从“铁腕治污”到“和谐升级” 南海有色金属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0/3/15 8:27:372次

据中国有色金属商务网报道:

  

  绿色是个美丽的梦想,在环保中国拉开大幕时,曾经的“南海模式”创造者———佛山市南海区再次领风气之先,提出全面实施“绿色美丽家园计划”,确立了完善的“绿色城市”发展理念。

  作为广东经济最活跃,同时也是节能减排治污压力最大、产业转型压力最大、城市改造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南海拥有“南海模式”曾经的荣耀,却也背负着工业化初期积累的创伤。实施“绿色美丽家园”计划的背后,正是“南海模式”的突围与重生。

  而南海的转型与升级,正是广东转变发展模式的缩影。从本期起,将连续推出“转型再造·绿色梦想———解读南海‘绿色美丽家园计划’”系列报道,从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改造等方面审视一个制造业基地的变革。敬请关注!

  2月26日,一项涉及LED前端核心技术的外延芯片生产项目———旭瑞光电在佛山市南海区奠基,这是国外LED芯片生产的核心技术首次进入中国,对于LED这一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前,南海本地民企昭信集团的LED芯片核心设备(MOCVD)生产项目正式启动,成为全国首家、全球第四家可以量产MOCVD的企业。与此同时,南海还聚集了雪莱特、南海奇美等一大批LED上下游企业。3-5年内,南海有望成为国内知名的LED产业基地。

  南海素以有色金属、陶瓷、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闻名,LED等新兴产业何以在这个区域崛起?连日来,记者在南海区走访时发现,南海以产业升级为抓手,一方面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促进都市型产业崛起,在这一出一进的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与环境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路径。

  铁腕治污,数百家污染企业被关停

  截至目前,南海全区已强势关停漂染企业46家,建陶企业87家、玻璃企业22家、小熔铸企业239家、发电厂5家,空气环境持续好转,很多污染严重的河涌得到新生。

  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产业是南海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袜子名镇”等称号代表了曾经的辉煌。但也正是这些产业,由于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环节,如陶瓷行业主要是集中在瓷坯成型、烧制等低端生产环节,带来了大量环境问题。据统计,2007年,南海陶瓷、有色金属、纺织、玻璃等四个行业的综合能耗占全区的40%。

  为此,从2007年开始,南海对这些行业启动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当年,南海首先以整治大沥镇联胺废旧塑料市场为突破口,打响了行业铁腕治污的第一仗。期间共关闭企业95家,整治提升企业41家,全面取缔了联胺片区2500多个无牌无照作坊,SO2、COD分别削减7844吨和224吨。如今,原来的联胺废旧塑料市场已规划建成有色金属商务区。

  随后,南海全面启动“行业治污”,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进行摸底调查后,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为原则,先后对漂染、玻璃、陶瓷、有色金属等对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整治提升。截至目前,南海全区已强势关停漂染企业46家、建陶企业87家、玻璃企业22家、小熔铸企业239 家、发电厂5家,空气环境持续好转,很多污染严重的河涌得到新生。

  在“行业治污”的基础上,南海也以区域限治的方式,对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西樵镇、大沥镇等区域开展了重点的、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整治。同时,在各个镇(街)中推行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要求各镇(街)根据各自的产业情况制订相应的淘汰计划,实现“行业治污”与“区域治污”同步推进。

  当然,整治的同时,对于部分规模较大、有一定成长性但环境容量无法容纳的行业企业,南海区也组织和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到对口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完成了产业结构“去次存优”的过程。

  转型升级,新旧产业齐头并进

  2009年,南海汽配、电子信息两大新兴行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百亿元,税收总额接近10亿元,推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4.4%。

  南海强势关停数百家污染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很多人曾怀疑这是否会断送了南海经济的未来根基,但事实证明,这种疑虑是多余的。

  去年,南海不仅二氧化硫削减了1.2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了4775吨,而且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2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4.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5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8亿元,增长12.6%。

  一个传统制造业基地,为何能在金融风暴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之下,继续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李贻伟表示,这其实正是南海近年来早做准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结果。

  近年来,南海在发展绿色经济理念的指引之下,一方面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对传统产业也注重改造提升。西樵纺织、大沥铝型材等行业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以“西樵纺织”为例,在强力关闭漂染企业的同时,南海区在广东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建立“四统一”(统一供气、统一供水、统一污水处理、统一污泥处理)的集约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减排5000吨COD的同时,去年“西樵纺织”创造了近30年来开机率最高的纪录,全年共引进国内外先进纺织设备1200 多台,产值、税收、投资逆势增长分别达到9.7%、19.8%和36.5%。预计到2011年底,“西樵纺织”织机总量从现在的3万台增加到4万台,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

  而在新兴产业方面,南海则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瞄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招商引资,随着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液晶电视产业专区、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平台的崛起,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绿色照明等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南海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据统计,去年,南海汽配、电子信息两大新兴行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百亿元,税收总额接近10亿元,推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4.4%。

  全民共识,从制度入手构建“利益共同体”

  以法律为准绳继续推行节能减排“铁腕”政策的时候,南海还要更加注重治理之后的和谐升级,并以此推动发展模式的彻底改变。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而事实上,关于绿色发展,南海还有更为长远的目标。去年8月底,一项名为“绿色美丽家园”计划的工作方案开始在南海实施。该计划以建设“绿色美丽城市”为目标,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之外,更提出要构建“绿色生态、绿色文明”。

  随着“绿色美丽家园计划”的实施,绿色理念也将渗透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强势整治行动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市民和企业的思维理念,在全社会营造绿色发展共识。

  南海的做法是从制度入手,构建绿色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以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杠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去年,南海区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节能减排项目加快转型转产的奖励优惠意见》。根据《优惠意见》,自节能减排项目关停之日起计,南海将连续5年为利用该项目用地及房产的转型转产项目提供启动资金补贴,同时,用于转型转产的融资资金可申请“南海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担保贷款,成功获得担保贷款后可享受相关的贴息补助。据估计,该项奖励的资金将超过13亿元。

  此外,南海还出台了节能减排专项奖励方案,“十一五”期间安排1.5亿元专项奖励资金,对按要求关停、提前关停的企业予以奖励。此外,各镇(街道)也根据实际,相继出台关停奖励办法,鼓励企业提前关停。据统计,去年,南海用于节能减排治污专项奖励就超过8500万元。

  一系列的绿色经济政策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积极回应。去年7月初,丹灶镇的5家陶瓷企业关停转产后,留下了400多亩的厂房。目前该镇已初步规划,将把这片工业区发展成一个新的商住区。

  “通过市场利益的引导,使企业由被动治污、被动关停转化为主动治污、积极转型,实现了平稳过渡。”南海区长区邦敏表示,以法律为准绳继续推行节能减排“铁腕”政策的时候,南海还要更加注重治理之后的和谐升级,并以此推动发展模式的彻底改变。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