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June

2010

山东一企业自主产权走出中国冶铜“无碳”路

发布时间:2010/6/17 11:25:36919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山东东营的民营冶炼企业——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经过两年的探索,走出了中国有色金属自主知识产权氧气底吹法“无碳”产业化炼铜之路。

  据了解,方圆公司运用的“氧气底吹法”冶炼方式,最早于2001年用于产业化炼铅,2008年首次用于产业化炼铜。在中国有色金属冶炼领域,有色冶炼工程设计大师——蒋继穆等专家1991年在湖南水口山做氧气底吹法炼铜实验,克服重重难题,获得成功,年产铜3000吨。自此,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熔炼新工艺诞生。

  然而,在半工业实验成功后,为工艺找“婆家”却费尽周折。中国国内新上炼铜项目一般5万吨以上,从年产3000吨粗铜的半工业实验扩大到年产5万吨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将是数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谁也不愿冒风险,不少企业更愿意引进国外成熟工艺。直到2008年,方圆公司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胆选用这项国产工艺,设计年产10万吨炼铜项目,并最终获得成功。

  在今年3月与北京召开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上,“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引起与会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副主任赵波说:“截至2009年底,我国落后铜冶炼产能还有30万吨左右,能耗很高。它们普遍规模较小,以往普遍需要引进国外技术来进行产业改造。现在,我国自主产权的‘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在山东东营成功投产,使此难题迎刃而解。”他认为,该项工艺为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升级改造提供了价廉质高的工艺选择,使2011年底淘汰全部落后产能成为可能。

  氧气底吹法炼铜,对原料适应性强,对矿粉品位要求较低,能处理复杂矿料,并且“吃干榨尽”。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工艺使炼铜时的“配煤率”降到了零,从而实现了“无碳”生产。而目前中国有色冶金系统常用的熔炼炉配煤率为5%-7%,即100吨矿粉需配5-7吨煤。即便国际上先进的日本三菱法、加拿大诺兰达法等炼铜工艺,配煤率也要 4.8%或3.4%。

  蒋继穆介绍说,中国炼铜工艺一直受制于人,目前中国常用的 11种炼铜工艺技术有10种来自国外。他表示,“我还想利用恩菲公司整体技术优势,与东营方圆公司一起开发好后续的铜连续吹炼工艺,将该技术进一步完善提高,并将它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蹚出一条新路子。”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