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pril

2013

钢贸危机源自贪婪 产能优化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3/4/22 21:20:41719次

据上海有色网报道:

  ——专访上海易钢资讯高级研究员姚兴航

  证券日报上海记者 周一叶

  SMM网讯:2012年无锡福建籍钢贸商李国清举家跑路澳大利亚,留下10多亿让众多银行欲哭无泪的负债。但是,这一事件的出现,只是我国钢贸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牵涉到钢贸商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账款在长三角银行不断蔓延,正呈愈演愈烈之势。最近,占据上海钢材市场7成以上份额的福建宁德商会恳请上海方面采取措施,避免整个行业崩盘。以周宁钢材商帮为代表的长三角钢贸行业将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让众多相关行业人士和投资者关注的严峻问题。

  钢贸商的日子不好过,其上游各大钢厂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中国钢铁行业长期处于为全球用钢市场卖血打工的角色,利润低下。据中钢协数据,仅2011年,国际铁矿石三大矿山的利润就超过了全中国77家大型钢企的5倍,甚至仅巴西淡水河谷一家一年的净利润,就相当于过去5年所有A股钢铁板块的净利润。在付出了巨大的包括水、电能耗,可能几代人都无法整治的重度污染以后,结局却是微利甚至亏损,中国钢铁行业有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上海易钢资讯,向中国钢铁行业资深研究员,钢铁业内专家姚兴航了解相关情况。

  混乱和贪婪造就钢贸危机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上海钢贸危机成为了市场的热点。短时间内大批银行起诉钢贸商,银行有关钢贸商出现天量坏账,企业倒闭、钢贸老板出国跑路的事情也不时传来,您认为是什么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姚兴航:据我所知,大多数老老实实做生意的钢贸商都活了下来,即使有亏损,破产倒闭的也极少。业内出现现在这样的局面,最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钢贸商过于贪婪和投机。

  钢贸商的经营方式原本非常简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吨螺纹钢,从钢厂买来是4000元,他再以4200元一吨卖给需要的建筑工地,一吨就赚到了200元的差价。但是由于近年来钢材市场环境低迷,钢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很多钢贸商就利用钢贸市场占用资金大,银行贷款管理较为松懈融出资金去做其他生意。

  在2010年前后,钢贸商能以手中钢材做抵押很容易地从银行贷款。比如说一个钢贸商从钢厂采购一千万元的钢材,他并不把这些钢材推向市场出售,这主要由于直接出售利润较微薄。他会把这些钢材向银行抵押,获得贷款。另外,钢贸商和仓库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同一批货能开出多次仓单,这就能从不同的银行贷到多次抵押款项。也就是说,一千万的钢材现货可能从多家银行贷到三四千万元的资金。这些钢贸商贷到款后,拿着去做其他投资,比如房地产收益率高的时候很多都投到了房地产行业,也有一些进入了所谓的民间借贷,其实就是高利贷,年收益率最高达到80%,甚至120%的都有。

  记者: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资金链断裂,整个体系不就都崩溃了吗?这样做的钢贸商在整个钢贸行业大概有多少?

  姚兴航:的确是这样,所以很多钢贸企业都倒闭了。老老实实做生意,即使钢价跌掉一些,也就亏掉这些下跌的钢价,那些老实做生意的钢贸商很少死掉。那些只有一千万元钢材,却贷了三四千万款,最终资金链断裂还不上款的钢贸商肯定要倒闭。这一阵出现的钢贸行业危机,也是由于到今年3月很多钢贸商到了还款期所致。对于银行来说,估计这些贷款最后都将变成坏账。

  前几年,参与这类融资操作的钢贸商,在整个钢贸市场中占比高达70%。在这场浩劫之后,钢贸行业将会进行一个较为彻底的洗牌。这次钢贸危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钢贸商的贪婪,另外银行也有责任,银行不可能不清楚钢贸商行为和其中的风险,银行也是为贪婪而付出了代价。一直老实本分地做生意,合理负债的钢贸企业大都能活下来。

  高能耗高污染换来低利润

  记者:最近几年来,从政府到民间都意识到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都被以三大矿山为首的矿业集团所攫取了。据中钢协数据,仅2011年,三大矿山的利润就比中国最大的77家大企钢企的利润多出5倍,甚至比中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还要多。你是怎样看待这样的情况的。

  姚兴航:这个现象从2005年之后就开始逐渐显现,再之前的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5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炼钢厂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那时的国际铁矿石价格相对低廉,钢厂的利润也相当可观。2005年之后,中国的钢厂产能由不足转向过剩,国内铁矿石产能却日益不足,问题就开始突现出来了。

  三大矿山通过垄断操纵了铁矿石价格,世界上品质最好的铁矿大多被他们控制。虽然中国的铁矿也很多,但是含铁品位一般都只有20%到30%,而那些澳洲、巴西的铁矿往往有高达60%以上的高品矿,开采也简单,挖掘机挖下来,直接装船就行,成本很低,利润就特别高。中国有大大小小上千家钢厂,这么大的炼钢产能放在这里,国内矿石供给不足,只能从他们那里进矿。

  记者:也就是说,中国大大小小的钢厂只能高价从三大矿山手中买来铁矿石,又由于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只能以微利甚至亏损的价格把炼好的钢卖掉?中国2012年也搞了一个中国钢铁交易平台,就是希望打破三大矿山对矿价的操纵,有没有对中国钢铁行业起到积极作用?

  姚兴航:是的,钢铁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欧美国家并非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只是因为他们的环保要求高,人力成本高,不愿意生产。需要的各种钢材,特别是中低档的钢材,从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购买就是了,何必自己生产呢。中国现阶段估计有2亿吨产能是过剩的,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和竞争激烈必然导致全行业极低的利润,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污染了环境,最后钢厂却没赚到多少利润。

  中国新建的铁矿石交易平台,在现阶段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由于交易较为冷清,对争取铁矿石定价权的作用仍然不大。

  2015年矿山暴利时代将被打破

  记者:那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耗费资源,环境污染,技术水平有没有提高?面对国际矿山集团的高压,中国钢铁行业有没有应对措施?现在的格局有没有希望被打破?

  姚兴航:其实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迅猛的,无论从总量上看还是从技术上看。仅以上海陆家嘴为例,1994年开工的金贸大厦用钢基本都是进口的,因为那时中国炼钢技术根本达不到建造这样高楼的需要。而2002年环球金融中心开工时,90%以上的用钢已经是国产的了。

  当然,也不可否认,中国的炼钢技术和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国大多数钢厂的产品仍是中低档产品。诸如用在大型变压器上的高品质取向硅钢,全国还只有武钢能批量生产,而高档汽车板,只有宝钢的产品比较接近国际水平。

  在具体的部分钢种上,我国与世界顶尖炼钢企业的差距正一步步在缩小,有些特种钢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对于三大矿山这种垄断巨头,我国的钢铁行业也不断地在积极应对。比如部分钢厂近几年大举进入了铁矿行业,其中做的最好的是武钢和宝钢。武钢在全球范围内对矿山进行收购或参股,其目标是在2015年左右实现矿石自给,我认为是有可能实现的。宝钢和世界第四大矿山澳洲FMG集团合作,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宝钢还与俄罗斯最大的钢铁集团梅切尔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位于俄罗斯远东萨哈共和国的铁矿,这样今后宝钢面对铁矿石消费就能更从容应对。

  对于高企的铁矿石价格给三大矿山带来的暴利时代,我认为会在2015年左右终结。在2015年至2016年左右,近几年国内外大量铁矿产能会释放。当铁矿石产能出现过剩的局面后,矿价自然会下跌,这是必然趋势,钢铁产业链上自2005年至今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将会得到改变。

  中国钢铁行业优化产能任重道远

  记者:中国的很多钢企,产品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建筑钢材,带钢等,那中国钢企未来的发展之路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优化产能,提高生产水平?

  姚兴航: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兼并重组,产能优化,很早就提出了要优化钢铁行业产能结构的计划,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很多兼并重组涉及到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博弈,也涉及到税收、就业以及其他利益的重新划分和分配,因此进展大都非常缓慢。比如鞍本集团,表面上合并已经很多年了,但实际上鞍钢和本钢依然独立生产,两个公司自己搞自己的一套,并没有真正的优化产能。最简单的例子,一旦两个钢厂合并,从上到下,领导层都要整合,很多部门的领导只需要一个了,很多人的职位就没有了,这牵涉到太多的利益分配问题,这些问题较难解决。

  大钢厂比如武钢、宝钢、首钢对于小钢厂的合并和产能优化涉及到的利益分配问题就更多了。钢厂一般人员众多,还涉及很多的配套人员,大钢厂都还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产能优化中,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需要太多的经济智慧和政治智慧。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结构真正调整优化完成,可能还需要一二十年。高污染的钢厂的确是不适合继续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市区内发展和建设,首钢就因为身处首都的特殊性,于是完全搬到了曹妃甸,当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宝钢也一直在转移产能,将部分新建产能放在新疆的八一钢铁,以配合中西部的需求增长,把生产高档板材特钢等适合家电汽车产业的湛江项目放在制造业大省广东,既便于就近销售,同时湛江港又是大陆离澳洲最近的港口,节约矿石运费。这些都只能一点点慢慢来,宝钢集团若整体迁移的话,在上海直接加间接的影响人数达几万甚至十几万,不可能把工人和家属一下子全搬到新的厂区。宝钢产能的逐步转移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宝钢最近以15亿在世博B区拍下一块地,将来可能作为其未来总部,要实现宝钢“两边一角”的战略部署,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中国最领先的宝钢进行产能的优化尚需要这么久,可见中国钢铁行业真正实现产能优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