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April

2013

多晶硅的落难日 汉能的狂欢节

发布时间:2013/4/10 11:42:12598次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报道:

  SMM网讯:正在举行的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头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等多个头衔,又是唯一受邀出席论坛的光伏大佬,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可谓春风得意。这也难怪,时值中国光伏业凄风冷雨之际,剑走偏锋的行业黑马汉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欧美对华多晶硅电池“双反”重创主流光伏厂商,对汉能却是一大利好,向来高调的李河君也毫不掩饰,汉能的薄膜电池正加紧在欧美抢夺传统巨头撤离后空出的市场份额。

  作为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薄膜光伏应用项目,汉能50MW的青海海南州薄膜电站建成,李河君更是不失时机地选择在博鳌召开记者会来发布这一消息。除去这一项目,汉能手中还持有来自新疆、宁夏、江苏、海南等省以及欧洲多国共计10GW的薄膜电站建设协议,这无疑更是一个令多晶硅同行们“羡慕嫉妒恨”的数字。

  自2009年逆市跃进光伏以来,“不走寻常路”的汉能斩获颇丰。而在施正荣、彭小峰等一批光伏元老相继跌落神坛、尤其是无锡尚德破产后,李河君更是锋芒毕露。只是,传统多晶硅厂商的落难日,真的就是汉能及其薄膜技术的狂欢节么?

  豪言:光伏建筑一体化存10万亿商机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曾有一句今人耳熟能详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虽然听起来狂妄,本意却只是为了阐明杠杆原理。而在日前的汉能博鳌新闻发布会上,有“狂人”之称的李河君再放豪言,称只要有适当的政策支持,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就将带动10万亿元的市场,更表示“中国光伏应用的春天刚刚启动”。

  对于当前哀鸿遍野的中国光伏业,10万亿元似乎是一个太过遥远的天文数字,李河君却言之凿凿地表示他并非信口开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为890亿平米。若以东、南、西墙面积的15%、屋顶面积的20%以及 10%的平均光电转化率计算,如全部安装薄膜电池,全国建筑将拥有10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按太阳能平均每年1300发电小时计算,将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

  从理论上说,这样的展望无懈可击。薄膜电池在分布式光伏应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建筑物表面的紧密贴合,的确胜出当前主流的晶硅电池。伴随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捷报频传,汉能已经证明薄膜电池这种“非主流”光伏产品的竞争力;而在今后作为发展重心的分布式发电、民用消费方面,轻薄化、柔性化恐怕也将是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

  愿景:汉能十年内没问题

  近日无锡尚德的破产重组,在光伏业界引发了一轮强震,多数企业家都是“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作为眼下风头正劲的汉能掌舵人,李河君对此则“毫无鸭梨”。去年年底,汉能还逆市投资270亿元建成了全球最大薄膜太阳能组件;而通过年初并购美国MiaSolé,汉能更以3GW的产能规模,超越First Solar成为全球最大薄膜光伏企业。

  汉能如今的志得意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鼎盛时期的尚德电力。2006年,尚德电力股价一路飙涨至40美元,彼时的施正荣更以23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内地的首富。然而仅仅时隔6年,昔日的光伏神话就惨淡落幕。业内关注的是,作为后起之秀的汉能,薄膜电池的辉煌又能延续多久?是否会重蹈尚德盛极而衰的覆辙?

  身为公认的“薄膜教主”,又正值多晶硅产业的低潮期,李河君却认为多晶硅在中国依然存在市场,而短期内薄膜产能进一步扩张的空间非常有限,未来相当长时间将呈现多晶硅与薄膜并存的局面。相对于以往鼓吹“薄膜兴、晶硅亡”、热衷“路线之争”的论调,不得不说,虽仍自信满满,现时的李河君还是多了几分谨慎。至于如何看待无锡尚德破产,他只是坦承伴随薄膜产能逐渐做大,终有一日也会出现多晶硅目前的状况,但10年内问题不大。

  2005到2008年,尚德的产能从100MW一路猛增至1000MW,直至2012年的2.4GW;面对业界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当时的施正荣眼里看到的却只有“钱景”。相比之下,李河君虽然作风高调,但风险意识犹存。其实,不仅是汉能,整个光伏业都应以尚德为鉴,彻底破除“产能崇拜”,注重培植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就汉能来看,走薄膜太阳能路线,以及全产业链整合的商业模式,都是其能逆势崛起的独门秘笈。但在坐拥全球第一的的薄膜产能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如果仅仅满足于做大产能蛋糕,终究只会沦为小打小闹;只有适时调整方向,不断保持技术上的胜人一筹,方可在行业内竖起不落的标杆。

  通过两次海外并购,汉能已经拥有了非晶硅-锗、非晶硅-纳米硅等7条薄膜技术路线,尤其是对MiaSolé的并购使其获得了全球转化率最高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用该技术生产的薄膜光伏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在2014年有望进一步提高至17%以上,基本追平多晶硅电池,而生产成本将降至0.5美元/瓦。如何善用技术优势、提升薄膜对多晶硅的竞争力,及早向“平价上网”目标迈进,应是汉能下一步的前行方向。

  美梦:赴港上市 目标万亿市值?

  “我的目标是2020年以前,把汉能做成万亿市值的公司”,李河君曾经如此表示;而这次在博鳌关于汉能筹划赴香港上市的表述,再次激发起业界的关注。要知道,当年尚德赴美上市,巅峰时期的市值也才160亿美元;汉能的万亿市值,又将从何而来呢?

  其实,汉能控股已经控股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汉能太阳能(00566.HK)。后者前身为铂阳太阳能,2009年在港上市。2010年,汉能获得铂阳太阳能50.65%股权,随后将其更名,李河君成为实际控制人。

  李河君自进入光伏业以来,曾宣称要打造终极产能10GW、总投资2000亿元的薄膜光伏帝国。几年来,他已游说海南、四川、广东、浙江等省的地方政府及银行加入;但对于这项宏大规划的最新进展却始终讳莫如深。

  或许是为赴港上市打前站,今年3月11日汉能于香港举行了公司推介会,力图让外界了解汉能控股。但在场的执行总裁王勇却透露,“2000亿元光伏帝国”目前实际投资总额仅为约200亿元,且资金主要来自于汉能此前的积累所得,以及公司的融资;而未来将专注于下游太阳能电站业务,电池组件的产能扩张计划“会按公司的发展需要决策”。

  另一方面,李河君在并购MiaSolé后曾表示,汉能先进薄膜技术国产化的成本几乎下降了一半多,平价电力的时代即将到来,绿色生活触手可及。而王勇在那场推介会上则指出,今明两年或许有些发达国家能实现“平价上网”电价,不过中国距离“平价上网”仍需时间。

  看来,故事讲得过于美妙,终究还是难以自圆其说;狂人还是能人,还应交给市场来检验。作为薄膜光伏企业的领头羊,汉能想要上市融资本身无可厚非;但须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是凭空吹出来的。只有真正对投资者负责,讲求诚信、注重回报,在资本市场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才能吸引更多资金入驻,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