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March

2013

综合开发钒钛资源 防止“稀土困局”再演

发布时间:2013/3/22 15:52:29588次

据新华社报道:

  3月21日消息 鞍钢集团公司近日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鞍钢在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展开合作。这是继国家发改委印发《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正式同意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之后,我国在钒钛资源综合开发上迈出的又一大步。我国更加重视钒钛战略资源,防止这类稀有金属落入盲目开采、污染加重、低价出口的发展困局。

  技术合作破解开发瓶颈

  近日,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与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三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而这三方面都紧紧围绕攀西地区的钒钛资源。

  钒、钛是用途非常广泛的稀有金属。钒主要用于合金以改善钢的性能。钛在传统领域广泛运用于漂白、油漆、造纸等行业,加工后的钛材则用于高端的航天航空、军事等领域。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和对钢性能要求的提高,两种材料运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然而,现实中的钒钛产业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攀枝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林介绍,攀钢是中国拥有钒钛资源量最大的钢铁企业,近些年攀钢虽然在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其综合利用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钒钛无论在选矿、加工还是冶炼环节,都面临环保与技术难题。”姚林说。比如在钒钛资源最丰富的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钒和钛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于磁铁矿中,特殊的成矿机理和复杂的矿相组成,让钒钛很难提龋

  “攀西的钒钛磁铁矿都是贫矿,而国外富矿居多,我们没有现成的提取技术可以套用,甚至连可资借鉴的都很少。”全国政协委员、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朝晖说。

  环保也是制约瓶颈,钒钛产业污染压力大,环保成本高。“同样一条生产线,考虑与不考虑环保成本,建设价格差距可高达数倍。”孙朝晖说,环保成本抬高了产品价格。一些小企业钻环保的空子,产品以低价取胜,破坏行业秩序。

  姚林说,钒钛综合开发利用,仅仅依靠企业难以完成,必须坚持走“开放联合、协同攻关”的创新道路。根据鞍钢与中科院签订的协议,双方将建立人员互派挂职机制,适时组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中科院支持鞍钢开展符合企业实际的学科技术体系建设,双方将适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   产业规划主导下的基地建设

  四川省发改委3月15日披露,国家正式同意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这是目前我国惟一获准设立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姚林认为,这是自去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家在建设钒钛产业基地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标志着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数据显示,中国钒钛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与河北承德地区,其中又以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最为丰富,资源量为6.18亿吨,约占全国的95%,占全球的35%,其中钛矿的储量占我国总量的90%以上。

  据四川省发改委介绍,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试验区将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进钒钛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科学利用和产业发展探索有益经验。

  此前印发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制度保障。《规划》明确了严格市场准入,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严格工地用地管理,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施措施。比如在钒钛磁铁矿利用、五氧化二钒、高钛渣、钛白粉、海绵钛的生产等方面,都提出了量化的准入标准;对违规建设和产能落后企业,实施融资限制;对鼓励类项目,予以重点保障用地等。

  钒钛产业将迎来发展

  一些专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从龙头企业到科研院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逐步做实,表明我国正朝着科学、合理利用钒钛资源的方向努力,这一产业有望避免困局,迎来春天。

  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广宁说,钢铁企业靠产量取胜的传统老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鞍山钢铁集团与攀钢重组联合后,组建的鞍钢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钒钛产品不仅自身应用空间广,而且合理添加到钢铁中,对钢铁产品提档升级很有帮助。

  在出席鞍钢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时,攀枝花市市长张剡表示,有了《规划》护航,按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建设要求,攀枝花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钒钛千亿产业,建设清洁的、绿色的“钒钛之都”。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从产业顶层的规划设计,到落实层面注重技术合作,这套“组合拳”将帮助钒钛产业科学发展。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国清博士介绍,钒钛与同样作为战略资源的稀土有几分相似。

  我国作为稀土大国,资源储量和对全球市场的供应量分别占全世界的23%和90%,但是早些年的无序开发、低水平利用、过度依赖出口,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大,好好的珍稀资源,却一度被卖了个“黄土价”,被舆论称之为“稀土困局”。

  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监测到的历史数据,2008年-2012年我国钛铁及硅钛铁出口在2008年为五年间的高点,达3341.4吨;而钒铁出口在2011年达到高点,为6776.0吨。2012年我国钒钛产品出口形势逆转,出口钛铁及硅钛铁产品493.5吨,同比下降56.9%;出口钒铁4888.6吨,同比下降27.9%。

  “钒钛资源毕竟有限,若长期盲目开采,大量低价出口,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稀土。”王国清说,因此对钒钛资源做好综合利用,建立产业基地,规范企业合理竞争,将避免其落入“稀土困局”。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