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January

2013

中国精炼金属进口数据已不能用来研判需求状况

发布时间:2013/1/30 8:52:15692次

据路透社报道:

  SMM网讯:这应该浅显易懂,而实际上多年来也是如此.

  中国是全球金属需求最重要的单一推手.同时对于铜、铁矿石和镍等主要工业投入要素,中国在结构上供小于求.

  因此中国进口何种金属,应是反映中国制造业活动力度的珍贵实时信号,是数据雾霾中起指引作用的灯塔.

  这也是为什么在每月的金属行事历上,中国公布初步进口数据的的日子是最受期待的.强劲的数据将显示被伦敦亲切称之为"龙"的国度一切安好.

  诚然,由于中国补充库存周期与景气发展相左,解读趋势变得复杂了.但是对于铜等金属市场来说,中国进口数据此前扮演主要的叙事角色.

  但讽刺的是,对于中国进口数据可以用来解读中国金属需求实际状况这一此前被认可的看法,铜进口数据对此看法的冲击要比其他金属大.

  **花非花,雾非雾*

  去年中国进口的金属中,铜引人注目.

  2012年铜净进口激增44.9万吨至313万吨.

  但中国当年铜出口也触及27.4万吨的纪录新高.

  不过这样进口大幅飙升向我们透露的中国铜需求信息极其有限.

  激增的铜进口大部分不是运到了铜管线工厂,而是被储存在上海保税仓储区,成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中贷款的抵押品.

  铜兼有金融资产和制造业实物投入资产之特性后,中国铜市格局已然变化.

  而在中国之外,铝和锌也上演了同样一幕,均吸引了库存融资者的眼球.

  如同库存融资这样的玩法给所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变化的老式解读带来困难一样,中国的铜作为抵押品的交易也让铜进口直接解读成需求信号的做法窒碍难行.

  当然这并不是说将金属运进上海保税区这样的结构性变化,无关价格.

  恰恰相反,保税区港口坐拥的大量金属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令人迷惑的迹象**

  金融属性亦有助于解释去年原铝和锌进口加速.

  中国事实上并不需要更多的原铝和锌.2012年底时,中国有太多的铝和锌,因此政府以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收购的方式,吸纳了部分原铝和锌.

  甚至允许部分来料加工合约的进口,这样制造商就可以以更低的出口关税来再度出口其制成品.去年原铝和锌进出口流动加快,很有可能是一些套利者进行投机交易所致,而融资业者可能是这类工业类股票的最终买家.

  须注意的是,要想从原铝进口数据来判断中国市场动能,总会出现问题,因为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铝合金的大型净出口国(去年出口38.4万吨),以及甚至是一个锻造产品更大的净出口国(去年出口了230万吨).

  如果中国进口任何的精炼金属能够"暗示"出什么的话,那么就看看低调的锡吧.

  锡太过缺乏且价格过于昂贵,很难激起金融业人士的兴趣,但锡仍然是一个真正的工业金属,且中国锡进口量不断增加.

  中国2012年锡进口跳增31%至29,600吨.按年增加7,100吨听着并没有那么多,但在稀薄的锡市场中,这点增量已相当于全球供给的近2%了.

  仍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可能性,那就是此类进口更可能是一个库存循环,而非锡需求增强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锡价格一直保持疲弱的情况下,中国进口一直强劲.

  **真实状况**

  而精炼镍进口的情况截然不同.

  2012年精炼镍进口减少32%或58,300吨,至124,000.这是基本金属中唯一较上年减少的.

  这一结果有违于直觉.镍主要用于不锈钢领域,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的数据显示,2012年1-9月,中国的不锈钢产量增加7.9%.

  但另一方面,中国以含镍生铁(NPI)的方式获得的镍正在不断增加.该领域的统计数据不多,去年产量估计在25-30万吨.

  即便在上述范围的低端,国内NPI也正在越来越多地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改变中国的进口需求.

  中国正从印尼和菲律宾进口更多的镍矿石,而非精炼镍,以满足其迅速扩张的NPI产业.

  去年的镍矿和精矿进口增加了30%,考虑到年中对印尼出口的压制,这样的进口力度很能够说明NPI产量和不锈钢行业的需求.

  中国镍产业所发生的情况,反映出国内正在转向对精炼金属的自给自足.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铝.

  中国有足够的冶炼产能以满足需求.

  在铝方面的进口依赖对象已从中间产品氧化铝上移至铝土矿,即铝生产过程的源头.

  去年印尼铝土矿供应受损,令中国的原材料进口成分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氧化铝进口增加逾一倍,至500万吨.

  但铜又完全是另一回事.

  从历史角度而言,从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而言,中国都是缺铜的.

  但随着中国新冶炼产能持续投产,其需求结构也正在逐步从精炼铜转向铜精矿和废铜.

  去年中国铜精矿进口大增23%,至783万吨,尤其是临近年末的进口加速.

  废铜进口增长3.7%,为连续第三年增加.

  作为"真实的"产业投入,此类进口与现在越来越可疑的精炼铜进口数据一样,都是衡量终端需求的良好指标.

  **一如既往**

  那么,中国的金属进口数据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从统计角度而言,精炼金属进口数据本身的价值已减少很多,因一部分市场被金融化,而另一些市场正继续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迈进.

  计算一下中国的"表观消费",形势就愈发模糊了.

  精炼金属进口需要被放在一个更加复杂的组合中来看,这个组合包括锻造产品和原材料.

  有时这些部分可以相互验证.例如去年精炼锡和锡精矿进口双双增加.

  但也有些时候,会出现矛盾的情况.

  例如去年锌精矿进口减少了34%.

  这源于国内锌矿产量增加,也由于冶炼需求减少.

  去年中国精炼锌产量减少了5.6%,对于这个10年内产出每年都增加的行业而言,这个结果十分不同寻常.

  再考虑到政府对过剩锌的收购,全国炼厂加工率的下滑成为中国需求疲弱的信号.

  在这个市场中,去年原料进口比精炼锌进口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的锌需求.

  诚然,这远非洞察中国供需状况的完美工具,因其所基于的前提是,中国炼厂能高效地使生产步伐与需求相适应.

  但实际上,精炼金属进口数据也远不是一个完美工具.例如仅仅分析原铝进口恐怕只能对中国的铝行业产生片面的看法.

  总之,情况还是和以前一样.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