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December

2012

广西河池在有色金属行业树起绿色标杆

发布时间:2012/12/17 9:17:56835次

据广西日报报道: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在原有环保设施基础上投资600多万元,对废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现在公司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国家标准低了一半,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周裕高指着公司尾气排放口冒出来的干净白烟告诉记者。

  该企业的生产废水经环保处理后实现100%的回用率,各类渣料进行分类管理和处理,绝大部分得到综合利用。

  

  这只是河池市实施环境倒逼机制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市吸取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教训,克服困难,扎实开展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板斧“劈”出发展新道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实际上就是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

  如何让有色金属产业打上绿色烙印?河池推出了三板斧。

  

  强化标本兼治,狠抓排查整治是实施攻坚战的第一板斧。

  为保障攻坚战顺利开展,河池市组织执法人员9000人次,对全市11个重点行业全面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彻底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排查整治过程中,该市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一律取缔;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

  有色金属企业排查整治是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对辖区内154家涉重金属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已关闭涉重金属企业96家。

  整改恢复生产方面,截至11月26日,拟保留的58家企业,已有33家企业恢复生产,其他23家已全部完成核查、甄别工作,正在整改待验收。

  安全环境整治方面,全市取缔各种小企业、小作坊、原矿、矿渣堆放点33个,整改49处;排查出有色金属企业安全隐患104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同时,对河池南丹工业园区周边村屯没有达到安全距离的163户居民,全部进行整体搬迁。

  环保部门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检查,确保复产企业按要求达标生产,对已关闭取缔的企业采取停水停电措施,防止擅自生产。

  

  强化转型升级,狠抓规划制定是实施攻坚战的第二板斧。

  在抓好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同时,该市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起点更高。

  委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组织编制《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和《广西河池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组织修改完善上述规划,形成《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送审稿)》和《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实施方案(送审稿)》。

  规划明确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环保方向,为当地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强化产业布局,狠抓整合重组是实施攻坚战的第三板斧。

  为改变企业规模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河池市下决心加大企业整合重组力度,努力解决一矿多开、资源浪费、矿地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引进大企业集团,河池市主要领导率队与中国有色集团、五矿集团、中铝等国内多家大型企业洽谈,争取大企业来整合当地的有色金属企业,部分企业已派出技术专家组到实地调研,对接合作事宜。

  此外,当地对拟保留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制定了整合重组及分步实施方案,到今年底河池有色金属企业整合至50家左右,2020年底整合形成3—4家大企业集团。

  通过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布局完善的目标。

  

  倒逼机制“逼”出新气象

  “此次开展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效果很明显,我们把成效概括为三个新。”河池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倒逼机制逼出了新观念,思想认识更统一。

  “我们更加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切肤之痛,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不起反复、经不起折腾,只有坚持环保优先不动摇,才能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河池市副市长李云生一语中的。

  今年来,河池市多次召开有色金属重点企业座谈会,商讨重金属企业近期、远期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

  全市立足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进行区域产业再分工和科学评估,强力整治现有产业,谋划新的优质经济增长点。

  

  倒逼机制逼出了新意识,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更实。

  绝大部分企业自觉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的要求,增强环保与绿色发展意识,迅速开展企业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自查,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以企业科学发展和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良好成绩,为转型升级攻坚战做贡献。

  

  倒逼机制逼出了新制度,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能力更强。

  当地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政府职能部门全面履行好职责,监管人员严格执法,才能有效地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只有不断完善环保设施,提高监测能力,才能形成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