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October

2012

专家热议:如何消除有害重金属威胁

发布时间:2012/10/17 15:03:41834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新闻导读:铬、铅、汞等,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体内微量的存留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一旦严重超标,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而难以逆转的。

  本月初,中国质检网发布了青岛市的一则新闻,经过当地医院调查显示,100个儿童就有一个铅超标,分析认为“大气污染膨化食品等是潜在隐患”;前天,武汉有媒体又爆出一例因使用汞超标的美白化妆品致使使用者中毒,经检测,其体内汞含量超标几十倍,全身浮肿,导致肾病综合征。

  

  铬、铅、汞等,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体内微量的存留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一旦严重超标,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而难以逆转的。

  而类似的重金属超标事件多次发生,更不由得让人们警醒,那么一些常见的对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它们分别有些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去预防和治疗呢?与成人相比,幼弱的儿童是不是更需注意呢?就这些问题,记者特采访了相关专家,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任宏宇: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胡秋林: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徐海青: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尽管现在对重金属的区分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化学上可根据金属密度将其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一般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锰等大约45种。

  其中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对人和环境有害的重金属主要有五种,分别为汞、镉、铅、铬以及砷,它们的毒性较显著,主要通过空气(呼吸)、水、食物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作物吸收,会富集从而进入食品中,若土壤被污染,则作物中的重金属就容易超标。

  如果土壤未被污染,则重金属一般通过食物、消费品、铅尘、尾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排出,也可能在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重金属在日常生活里广泛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那不妨从一天的活动里看出些端倪吧:

  吃喝:若使用的餐具是颜色鲜艳的陶瓷用具,有人为了省事爱垫报纸等,那么里面含有的铅铬等就可能被摄入一部分。

  新闻报道里也多次提到,在实际检测中,许多饮水器的内胆重金属超标。

  

  化妆:女士若化妆,就会接触些铅汞物质。

  按照国家标准,允许适量的重金属比如汞铅的添加,卫生部颁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某些有毒物质在化妆品中的限量:砷为10毫克/公斤,汞为1毫克/公斤,铅为40毫克/公斤。

  若使用的化妆品不够安全,则容易导致重金属超标。

  

  呼吸:有尾气和粉尘,其中铅尘危害就很大,通过呼吸就直接进入人体了。

  

  吸烟:抽烟人士,会比不抽烟的摄入更多的镉、铅等。

  

  游玩:儿童啃咬玩具,可能接触到多种重金属。

  去年年底的一个五城市调查,涉及儿童玩具、文具以及服饰、水杯等产品,结果检测出来有约32%的样品中含有害重金属,包括铅、锑、砷、镉、铬和汞;另有近10%的产品含铅总量超出国家标准。

  从这个简单的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出,有害的重金属就在身边,不经意间,可能就跑进了身体里。

  

  在网上杂志上介绍,膨化食品常被当作“带毒”的一个主要来源,认为其添加剂含铅、铝等物质,长期食用,会带来重金属超标。

  于是不少人对薯片啊之类的美食,又爱又恨。

  对此,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胡秋林副教授解释道,“这是对膨化食品的误解。 ”

  首先膨化食品不是都需要添加化学制剂,比如酵母就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膨化物,对人是无害的。

  食品加工过程里添加的膨松剂本身是不含铅的,而且现在的食品制作机械主要也都是不锈钢制成,如果加工时的原材料是合格的,重金属含量较低,在安全范围,后期的包装、销售环节也没受到污染,那么食品就是安全的。

  需要警惕的是,那些不合格的小作坊加工的食品,往往容易有这些污染。

  目前,我国针对食品的重金属含量有详细的规定限量,日常的大部分正规食品都是合格的,不会轻易就造成超标,不必为此担心。

  

  至于这五种常见重金属的来源,胡教授认为环境污染才是主因。

  尤其是土壤污染之后,这些有害的物质就富集到作物里,最后加工为食品,人食用后就顺带着把毒物也吃了进去。

  膨化食品目前主要的原料是马铃薯、稻米等,而稻米生长过程里,容易吸附镉等,从而造成重金属的富集,加工之后,这些物质并没消除,而是换个形式进入了人体。

  所以膨化食品是个表,原料才是因。

  

  胡教授又提醒说,“膨化食品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提供一些能量脂肪等,但这些食品里化学添加剂肯定不会少,哪怕是安全的符合标准的添加剂,但长期食用对健康还是会有损害的。 从这个角度看膨化食品的功过,比较客观,而不是给它戴上个‘重金属毒物’的帽子。 ”

  需要留意的其实在另外一些方面。

  比如,皮蛋就是公认的铅含量较高的食品,不过现在人们对此已有认识,铅含量非常小的所谓“无铅皮蛋”的技术也逐渐成熟,购买时就注意查看其来源和安全标志,减少摄入量。

  再比如,油条是很有群众基础的经典早点,其制作时必须加入明矾,明矾学名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铝元素不是重金属,但也不是人体必需的,超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根据研究发现,人体铝的含量超标会影响大脑神经的活动,怀疑它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诱因。

  对这些食品,偶尔食用,摄入量很小的话,影响不大。

  “服毒”:不知不觉中了招

  “清毒”:多吃海带、芹菜、木耳

  重金属对人体的损害有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具有滞后性、积累性和隐蔽性,所以日常生活里,我们就要做些预防。

  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任宏宇医师介绍说,重金属超标,最主要是会损害肝肾的功能。

  所以日常要预防,培养好习惯:

  1.用些本色的或浅色的餐具,少用花花绿绿的陶瓷,这些看起来很美的涂料里不知不觉就混有铅等重金属,尤其是盛放酸性食物后,这些“毒物”渗入食物吃进肚子的机会就大了;清洗蔬果时,多用流水冲洗干净,可以减少表面的粉尘污染;

  2.勤洗手,有研究数据表明,洗手能减少90%表面有害物质;

  3.早上最好先把自来水水管里的陈水放掉一些,然后再用。

  

  4.孩子的玩具要买合格产品,经常清洗干净。

  

  5.尽量远离化工厂矿、少在汽车较多的街道逗留。

  不少家长为图看热闹,将孩子放在小推车上就出来溜达,这样孩子就置身汽车尾气里了,幼儿体格小,一米以内的这个范围,汽车尾气聚集较多,粉尘铅尘浓度也较高,要尽量远离,非逛街不可,就把孩子抱高点为好。

  

  6.对于已经摄入体内的重金属,日常饮食里注意调整一下,对“清毒”有一定作用。

  多食用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一般认为海带、芹菜、木耳、苦瓜等这些食物对清除体内的有害重金属有一定作用。

  而牛奶和豆制品也是很好的毒素搬运工。

  当然,得是合格的牛奶和豆制品。

  

  有数据表明,幼儿对铅的吸收就比成人高但排铅却比成人难。

  理想的血铅水平是零,但由于环境中铅的广泛存在,零铅很难做到,目前我国规定,正常的血铅水平是0~99微克/升。

  这些年,一些地方工矿企业增多,环境污染加重,导致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也为数不少,对此,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徐海青医师介绍说,“目前门诊就能检测血铅,所以建议一岁以下的幼儿每年要检测四次血铅,大一点的就可以每年检测两次。 问题严重的需要尽快治疗。 ”看来家长可不能偷懒,或者心疼孩子,一旦血铅超标的话,轻则影响孩子的智能发育和体格成长,重则会导致肾衰竭。

  

  汞汞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最大的,它在骨髓、肾、肝、脑、肺、心等部位蓄积,对人体神经系统、肾、肝脏等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侵入神经中枢系统,破坏脑血管,表现为四肢麻木、语言失常、视野缩小、听觉失灵等。

  曾发生于日本的“水俣病”,就是由于工厂中含汞的污水排入河海,汞在鱼体中积存,人吃了这种鱼以至中毒,严重者致死。

  天然水每升水中含0.01毫克汞,就会导致人中毒。

  

  镉镉进入体内可损害血管,导致组织缺血,引起多系统损伤;镉还可干扰铜、钴、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阻碍肠道吸收铁,并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还能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氧化磷酰化的代谢过程,从而引起肺、肾、肝损害。

  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铅铅对人体各系统均有毒害作用,主要病变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血管方面。

  神经系统方面,早期可出现高级神经机能障碍,晚期则可造成器质性脑病及神经麻痹,对造血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素的合成而造成贫血。

  幼儿大脑对铅污染更为敏感,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