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August

2012

青海:全面发展有色金属等八大主导产业

发布时间:2012/8/13 9:56:16760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在青海省,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主导产业构成的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以盐湖化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构成的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和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以柴达木盆地为州域主体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举全州之力,坚持不懈打好试验区攻坚战,以盐湖钾、钠、镁、硼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核心,融合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油气—盐化工”产业链和“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铁矿—焦炭—钢铁”以及新能源等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六大循环产业链,将加快推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炭清洁利用、有色金属、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的融合进程,提升产业关联度;重点推进盐湖化工、氯碱化工、冶金等产业副产物的循环利用;着力推进各类无机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着力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副产品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着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及建材工业消纳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切实推进盐湖化工、氯碱化工、金属等产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条产业链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优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特色产业,以盆地内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等工业为基础,初步搭建起的六大产业链条之一。

  

  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以若干个企业为节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态系统被称为产业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试验区主要产品产能及产量大幅上升,开发培育出了氯化钙、焦炭、氧化镁等一批新的工业产品和经济增长点,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组合优势,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而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特色产业,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和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化工、高原生物、藏毯绒纺、装备制造、民族特色文化八大主导产业。

  

  东川、南川工业园的光伏硅材料系列产品和储能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东川工业园的新型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储能电池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甘河工业园的铝、铜、铅、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生产和精深加工产业;甘河工业园的复合肥、PVC、甲醇及下游延伸产品为主体的化工产业;生物产业园的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现代中藏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原生物产业;南川工业园的机织藏毯、牛羊绒精梳纺为主体的藏毯绒纺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高档数控机床、铁路机床、专用车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园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民族饰品、昆仑玉、手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民族特色产业。

  

  其中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已纳入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规划的产业集群,并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并随着不断完善和延伸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和发展循环经济。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将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围绕八大主导产业集群谋划重大项目,强化产业支撑和项目推进。

  今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确定续建、新建重点工业项目106项,总投资1445亿元,其中计划完成投资418亿元。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产业,在全力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中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扩大经济总量。

  力争在今后几年内,重点培育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20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30户,亿元以上企业的100户,从而打造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特色化工和太阳能光伏制造基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藏毯绒纺、高原生物、装备制造、轻金属材料、锂电材料等产业基地。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