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ugust

2012

用电量变化折射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12/8/3 9:28:02803次

据新华网报道:

  尽管今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沪苏浙皖闽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但是产业用电结构优化和区域结构调整成效显现,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用电量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优化初显

  记者从华东电网了解到,今年1至6月,沪苏浙皖闽等地的全社会用电量达57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与去年13.2%的增长率相比回落了8.6个百分点。用电增速回落反映了上半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从产业结构看,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3.5%和11.2%,显著高于第一产业9.4%和第二产业2.1%的用电量增速,其中三产用电增速比二产快了逾9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的变化则显示了转型升级的成效。以工业为主的二产用电量下降明显,在二产2.1%的增长中,轻工业增长4.4%,重工业增长只有1.1%,显然重工业增长非常缓慢。其中,传统产业及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持续回落,钢铁业上半年用电增速-2.6%,建材业用电增速-2.7%。

  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仍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最快的是增长16.5%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8%;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增长11.2%。

  从上半年用电量数据看,一方面显现出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态势,另一方面用电增速的变化也表明经济增速的放缓,引起高度关注。

  危中有机 调结构促转型方向不能改变

  华东电网发展规划部高级工程师杨宗麟认为,长三角及华东地区用电量增速的放缓也有着积极意义。“沪苏浙皖闽总的用电量2011年就已超过日本,而从产值看,华东地区消耗了日本全国的用电量,但产出的GDP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因此,我国要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再不能回到通过重工业化发展的老路上。杨宗麟表示,如果直接刺激重工业,必然带来产能更大的过剩;也不能再搞一些“铁公鸡”,通过大量投资新建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型、调整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不能因为这个痛苦,就改变原来的总体思路,这条路总是要走过去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上海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收与放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改革思路,促进优胜劣汰,引导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向“结构调整”要生产力和发展空间

  记者采访发现,长三角地区的政府、企业、社会日益形成共识:向“结构调整”要生产力和发展空间。这不仅反映在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调整,服务业占比近半壁江山,而且区域结构也呈现出产业梯次转移,安徽、江苏苏北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859亿元,平均增速9.3%,快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从占比看,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8.7%,江苏板块8个城市服务业比重为41.5%,浙江板块7个城市服务业比重为44.3%。其中6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10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快速增长折射出各地在资源、环境等因素倒逼下,加快了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制造业并重转变。

  从区域结构看,华东电网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上海-3%,浙江-0.8%,江苏6.7%,安徽9.7%。杨宗麟分析说,安徽之所以用电量有较高增长,主要是其第二产业电量增长达6.2%,安徽拥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纳了上海等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到这里。

  随着长三角地区产能升级,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要推动产业走高端,逐步将一般制造产能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为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发展腾出足够空间。

  在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江苏“苏北跨越”发展战略成效也日益显现。数据显示,上半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用电量分别增长4.0%、6.7%和15.3%,“苏北快、苏中稳、苏南缓”的结构性用电增长特点得到延续。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