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uly

2012

矿产收储将支撑金属价格

发布时间:2012/7/31 15:50:071114次

据证券导刊报道:

  SMM网讯:中国的矿产储备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大多是个别的、临时性开展。伴随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各国均加强本国资源的开采和贸易保护,我国资源瓶颈日益突显,客观上急需建立规范、稳定、有效的金属储备体系,各国已有的矿产储备制度体系均可作为有益参考。

  世界各国矿产储备制度比较

  矿产资源储备,指为保障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由国家实施对具有较强供应脆弱性的战略矿产和急缺矿产所进行的储备,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矿产品战略储备”;二是“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世界各国矿产资源储备的最初动因主要是应付战争需求,即国防安全为目的,早期以原油为主要标的。1939年二战前夕,美国通过战略物资储备法案,越战前夕美国通过国防生产法,固体矿产品(金属矿产占主导)的战略储备起源于此。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形成,各国矿产资源储备的目的也由国防安全为主导转变为经济安全为主导。矿产储备的品种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对新增长引擎的寻找变得尤为迫切。小金属作为稀缺资源和新兴产业的核心原材料,逐渐成为各国战略性收储的“新贵”。

  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等10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产品战略储备制度。中国的矿产储备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大多是个别的、临时性开展。伴随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各国均加强本国资源的开采和贸易保护,我国资源瓶颈日益突显,客观上急需建立规范、稳定、有效的金属储备体系,各国已有的矿产储备制度体系均可作为有益参考。

  美国:政府主导的“外延式”储备体系

  美国是最早实施矿产储备的国家,其制度体系经历了60余年的演化、变革,形成完备的操作管理机制。

  美国的矿产资源储备为政府出资(储备的预算从“交易基金”和“经营基金”中支出),由专门政府机构管理。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便于资源储备的宏观控制,以适应国家战略的需求;缺点在于加大了政府财政压力。1993年,美国对战略物资储备目标进行大规模削减,也是基于减轻财政压力的需要。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财政赤字问题日趋严重,2013年更将面临“财政悬崖”的威胁,预计矿产储备规模难以大幅扩张。

  储备规模上,美国是所有进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中,规模最大,涉及品种最多的国家,共有63类93种,其中金属矿物原料30类59种(含稀有金属24类48种,占全部储备物资种类的一半以上);非金属矿物原料19类21种;其他12类13种。储备目标量在不同时期经过多次调整,目前是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可供头三年需要的物资,其余国家一般为几个月到1年。

  矿产储备来源上,美国一直奉行“外延式”扩张,自身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是即便是自己的优势资源,也会通过进口方式增加储备,相应的本国资源则长期限采、停采、只探不采,如铀、石油、稀土等。此外,铬、铂族金属、钨等十余种金属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材料,是储备的重点品种,目前主要供应国是加拿大、原苏联地区、南非、巴西等国。

  中国:宜建立政府与企业相辅相承的储备体系

  中国矿产资源储备制度萌芽于2006年,金融危机之后逐步提上战略高度,并列入各类综合性矿业政策加以强化。近年来,中国在矿产资源收储方面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如2005年铜收储,2008~2009年铜、铝、铅、锌、锡、铟的收储,2009~2012年稀土收储等。但始终停留在临时决策和操作的层面,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规范。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化明显,既有钨、钼、锡、锑、锗等优势矿产,又缺乏铜、石油、铁矿石等战略资源。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内需求强劲,无论是短缺还是优势矿种,普遍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小金属中稀土、锑、锰、钴,基本金属中铝、铅,以及石油、煤炭、铁矿石等情况都比较严重。因此,中国建立完备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迫在眉睫。

  结合各国储备矿种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两类资源可作为储备标的,一是战略或稀缺资源,如铜、石油、铝、钴、铬、锰、镍等,这些品种是各国普遍收储的矿种,表明其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我国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都不具备优势;二是优势资源,如稀土、锑、钨、锗、钼、钒、铟、锡等,这些品种也是各国收储的重点,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重要性大幅提升,而我国一直在行业治理、资源保护方面较为欠缺,造成过度开采、低价出口等,削弱了国际定价力。

  收储的形式上,可以采用“矿产品战略储备”和“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两种方式。近两年,关于稀土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我国从2010年开始进行矿产地储备基地建设,近期稀土矿产品储备制度即将浮出水面,成为中国矿产储备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收储主体上,可以采用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国家储备的操作主要由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局负责,资金由国家财政列支,出于战略与资金安全的考虑,收储操作通常秘密进行。金融危机以来,国储局主要的收储品种集中在铝、锌、铟、稀土等品种。

  民间储备采取政府鼓励、企业自愿的原则。2008年以来,民间储备方式比较常用,政府通常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收储。收储的品种包括基本金属、优势小金属矿种以及稀缺品种(已收储的包括钨、稀土、锑、铟等,即将收储的新增钼、钒、钛等).

  矿产储备对金属价格、企业盈利及公司股价的影响

  一定规模的储备操作影响金属价格走势

  当矿产储备体系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会对矿产品市场价格预期和真实供需格局产生即时性的影响,“收储”倾向于拉高价格,“抛储”则压低价格。当然,需要建立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之上,且影响通常是阶段性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金属价格谷底位置实行了较大规模的收储,对金属价格拉动作用明显。我们看到,2008年底至2009上半年,国储局、云南省、河南省集中收储基本金属,使得国内金属价格走势明显强于外盘,沪伦比值显著上升。2010年11~12月,国储局陆续抛售铜、铝、锌等储备,相应的国内价格走势也弱于外盘,导致沪伦比值走弱。

  铟是战略性稀缺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因而也成为收储的重要标的。2008年底至2009年,国储局、湖南有色、广西分别对铟实施收储,其中国储局和广西收储量最大,分别达到30吨和50吨,我们看到铟价在这两个时期的涨幅与收储规模相适应,7月份的上涨更强劲,持续时间更长。

  2009年1月和4月,赣州地区企业及湖南有色分别对钨精矿进行收储,其中赣州收储规模较大,达到10亿元左右,按照09年钨精矿均价约6.1万元计算,收储量在1.6~1.7万吨,钨精矿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并且较有持续性。日前,赣州再度启动钨精矿收储,旨在稳定价格,收储量在1万吨左右,规模虽较前次小一些,但是也有望遏制钨价的进一步滑落。据我们了解,目前收储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

  2009年以来,稀土价格持续走强,2011年出现了暴涨暴跌行情,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稀土收储实施频率较高,制度建设进程加快。2010年2月和2011年9月包钢稀土的两次收储都一度引发价格的上涨,有供需改善的实际影响,也有市场预期的带动。2011年中期至下半年,国储局对轻稀土、重稀土进行了收储试点,但由于规模较小,没有对价格产生影响。

  经过一轮大幅调整,目前稀土价格几乎已回到本轮大行情的起点,收储恰逢其时。据悉,稀土收储的专项规划即将出台,市场对稀土价格的乐观预期将被强化,有助于价格在当前区域筑底回升。我们继续看好稀土价格下半年走势,受整合进程加快的,政策力度加码,及全球供应紧缺的影响,重稀土价格具有更大的回升空间。

  国家收储对企业盈利正面影响更明确

  从近年我国的收储实践来看,国家层面的收储均为买断式收储,即国家向企业采购,企业实现销售并获取利润,可以即时提升收储企业业绩。2009年2月,国储局收储30万吨电解铝的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10%左右,相关企业可以获得超出市场水平的收益。

  民间收储通常是企业贷款,政府贴息。收储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产品质押贷款;二是贷款买断式收储,三是企业独立出资收储(包钢稀土、湖南有色)。企业只有在销售收储产品的时点才能体现业绩,而业绩几何取决于销售时点的产品价格与收储价格的差额,因此具有不确定性。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大都从收储中获得正收益,例如章源钨业2009年收储钨精矿实现的毛利率为6.69%;湖南有色收储5种有色金属为2010年贡献1.5~2亿元利润。

  民间收储的优势还在于,一方面收储品种更为多样化,操作灵活;另一方面,信贷紧缩,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