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uly

2012

“世界钨都”迎来新曙光

发布时间:2012/7/25 9:48:23928次

据金融时报报道: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在岭南北麓,赣江源头之一的“世界钨都”江西省大余县近期喜讯频传:

  满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的殷殷关怀,带着赣南振兴发展的蓬勃希望,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深入大余县调研赣南振兴发展工作,研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振兴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大余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历史机遇意谓着大余从此在宏观政策、项目建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将得到更多的优惠和扶持……

  旧光环的阵痛

  江西省大余县是我国最早发现黑钨矿、最早组织勘探、最早规模开采、地质研究成果最丰富的县,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的开山鼻祖和中国钨业发祥地。

  在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做出贡献的同时,面临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经专家测算大余地下矿藏只能维持15年左右开采,而且经过百年多的开采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失业人口日益增多、生态环境惨遭破坏、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地质灾害事故频发、社会维稳压力加大、接替产业发展乏力等等。

  

  虽然该县黑钨开采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众多中小钨企业的钨产品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年年依然在为别人做嫁衣,虽为驰名中外的“世界钨都”,但钨产品出口至今还是空白。

  

  该县在沿323国道的四个乡镇布具了四个工业园区,但外资企业出口创汇年收入还不足一千万美元。

  企业规模小,创汇能力后劲不足,使该县虽二度申报成立外汇支局,但均未得到上级批准,一方面制约了外汇服务产品创新,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该县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资金大量外流。

  由于县内中小微型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抵押品不足、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特别是项目贷款需求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制约。

  据调查测算,2010年和2011年该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分别为48.9%和47.56%,资金外流分别达12.32亿元和11亿元。

  

  跳出“山外”看优势

  如何策应苏区振兴发展和科学绘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应该说大余县有其独特的优势:

  区位交通优势。

  大余县古称南安,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

  

  政策机遇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大余县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对接长珠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矿产资源优势。

  县内储藏钨、钼、锡、稀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钨矿以其质量好、品位高而着称于世,目前保有储量20万(金属)吨,占全省的二分之一。

  

  地理生态优势。

  在被列为省级生态试点县和江西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县”之后,目前又被正式命名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该县积极为幸福指数注入绿色原动力,着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营造融自然山水景观和古城文化于一体的园林城市特色,绿地率为38.6%,森林覆盖率达77%。

  

  磁场带动市场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用战略性发展眼光提出战略性转型思路正考练着庾岭人。

  

  创新激励机制,打造中国黑钨研发中心和深加工基地。

  对在部分领域掌握和开发支撑钨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成果的科研院所或专家由财政专项基金予以重奖,或以专利、技术成果入股钨龙头企业,公司上市后拥有一定比例股权。

  前期可依托国内钨业领军企业的研发能力,建立钨业研究开发中心,在钨业整合基础上建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后期目标以钨产业集聚、资源循环利用为抓手,以延伸钨产业链为主线,以高品质钨硬质合金等为主要目标,打造全国生态型钨产业深加工基地。

  

  “大余目前有四大工业园区,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问题在于缺乏高科技、附加值高和产业链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大余调研的一位专家如此点评。

  

  提升旅游附加值,营造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独具特色的风光和人文历史底蕴,已吸引众多八方来客。

  

  “大余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自身优势,一二三产业都有在国内外盛名的产品,依托生态、客家和红色等文化资源,举办跨地区多层次、不拘形式的钨业发展论坛、稀有金属文化产品展销会、苗木花卉展览会或农产品交易会,并以此促进区域服务贸易和物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国家有关部委一负责人深入调研后无不触景生情。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