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June

2012

焦虑忐忑 中国电解铝产业面临生死抉择

发布时间:2012/6/7 14:40:54992次

据中国有色金属报报道:

  SMM网讯:中国电解铝产业全线告急!

  面对当前困境,很多企业“玩不转”了,正如一位企业老总坦言:电解铝正陷入发展的困局之中,焦虑忐忑,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该勇敢留下来?”这不是一个爱情的命题,而是电解铝行业面临的生死抉择。

  产能过剩

  与国家调控的撞击

  中国铝工业起步于1954年。1983年,国家确立了在有色金属中“优先发展铝”的战略方针,从此,这个充满希望的“银色”金属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全国电解铝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接着,中国跑步跨入世界电解铝工业生产大国序列,仅用10年时间,产量就从109万吨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433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并继续猛增。

  从那以后,国家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从来没有住手。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为限制产能,就公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铝行业的门槛;2011年4月20日,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在这期间,我们还源源不断地听到各地取消电解铝企业优惠政策的消息。

  如果说,在2007年前后,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投资回报率的刺激,中国电解铝行业在此期间不断扩张,我们还能理解。可是当前,严峻的行业基本面丝毫未影响到电解铝的投资热情,在电解铝行业整体亏损之际,投建热潮却逆势加速,电解铝行业还在大干快上,令人匪夷所思。在 2011年中国电解铝新增产能340万吨的情况下,2012年在建和新建的开工项目产能巨大。一位业内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电解铝将新增产能达270万吨,2012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将达到2195万吨。

  一批大型企业都在西部地区上马电解铝项目。截至2011年底,仅新疆一地在建拟建产能即高达1305万吨,而目前全国总产能约为2600万吨。

  我国电解铝产能已经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2011年我国的电解铝产量较上年同比增长11.53%,约占全球总量的40%。产量如此,然而消费量呢?国内银根紧缩,房产、汽车消费没有亮点,尤其是房地产调控对铝业型材需求打压很大,更显示出国内铝产品消费不景气的格局。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今年春天的铝需求旺季就没有启动,铝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由于国内房地产、高铁、汽车等行业发展趋缓和出口形势萎靡,下游铝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开工率下降。据报道,铝加工企业整体订单同比去年下降20%~30%左右,部分企业订单甚至同比下降50%左右,铝材加工企业整体开工率仅达80%左右。6~7月后铝消费将逐渐进入淡季,短期前景仍不乐观。所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分析,“产能过剩”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

  电解铝产能的过快增长,引发后续的资源保障问题也将凸显出来。我国电解铝的主要原料氧化铝的“伤疤”有可能重新开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铝资源对外依存度达47%。以2011年我国氧化铝实际产量3408万吨计算,如果全部采用国内铝土矿为原料生产,现有探明可经济利用铝土矿储量的静态保障年限仅有9年,而中国企业在境外控制的铝土矿资源量绝大部分处于地质勘探阶段,尚不能实现保障资源安全需要。近两年,我国进口铝土矿大幅攀升,2011年,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达到4485万吨,增幅超过50%。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的国家主要是印尼、澳大利亚和印度,其中印尼的比重达到80%。印尼政府近日已签署监管法令,从2014年起禁止铝矿出口。这无疑将给中国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或将引来国际炒家的“狙击”,从而影响到整个铝产业链的安全。

  “勤俭持家”

  挡不住飙涨的电价

  2011年12月1日起,全国平均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3分,对原本亏损过半的电解铝行业来说,无疑是“噩耗”。据业内人士测算,每生产一吨电解铝,平均消耗1.5万千瓦时电,上涨的3分,使电解铝成本每吨上涨450元左右,再加之辅助生产岗位的消耗,成品铝锭每吨上调500元,才能补平这个差额。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地区电解铝厂实际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都超过0.45元,吨铝成本达到16400元,高出产品销售价格。西北部分地区的电解铝企业电价每千瓦时0.45元,企业有点边际利润或微利外,河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电价接近或超过每千瓦时0.6元,吨铝含税成本达到18400元。作为我国电解铝主产区的河南,2011年产能达到459万吨,实际产量392万吨,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0.64元,吨铝成本已达19000元,典型的亏损经营。

  电价上调的冲击,无论对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解生产系统,还是对于行将淘汰的落后系统来说,都是要命的。而市场却在短暂的上扬之后,又重回“无言的结局”。

  悬在电解铝行业头顶的“巨石”还不仅仅是电价。资料显示,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央行不断加息和上调准备金,企业资金成本加大,甚至出现资金流断裂之险;各地“电荒”严重,“保三农”、“保民生”高于一切,电解铝企业作为用电大户被“拉闸限电”的现象防不胜防……

  一家家电解铝企业在困境中苦撑着:缩减各项费用、管理层降薪、精细化操作、修旧利废、挖潜增效、技术改造等等,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使出浑身解术,结果是杯水车薪,得到的只是亏损数额少了一点点。成本是高铁,铝价是牛车,攀升的成本让企业老总们“勤俭持家”的精打细算化为乌有,日子越过越紧巴。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场斗法的结果,没有人能够预测出来。

  希望何在?

  也许正如地上的路

  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是停下来等待“春暖花开”?还是继续“顶风冒雪”前行?怎么个走法?路在何方?

  眼下有五条路可走。

  第一条是走“西移”之路。由于近几年来优惠电价的取消和电价的不断上调,电解铝为寻求发展空间,开始向能源优势的地域转移。现能源已占到电解铝成本的47%以上。电解铝作为高耗能行业,现阶段能否赚钱关键在电。这也就不难说明,电解铝实际上赚的是电钱。电解铝的行业特性也就决定了谁拥有电力(能源)优势也才有竞争力。

  我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有着丰富的能源和电力,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有着适度发展电解铝的能源条件。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西部投资电解铝的企业大都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煤炭资源,建有自备电厂。据测算,自备电厂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小于0.2元,这与内地的每千瓦时0.5元以上的价格相比,吨铝盈利空间较大。这其中尽管有过高的运输成本,但综合下来投资回报率是十分可观的。因此,西部省份成为次贷危机以来电解铝产能增长最快的区域。2011年西部地区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55%。电解铝产量前10位的地区,西部就占到6个。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增量90%来自于西北部地区。2011年电解铝新增产能340万吨,主要集中在新疆和青海,在西部区域中,很少提及的新疆现正成为电解铝重中之重。2011年新疆地区新开工项目投资额达854亿元,主要集中于铝冶炼项目。目前,新疆地区已建成、在建或拟建产能超过1300万吨。面对西部电解铝产能的压力,中东部地区,特别是缺乏原料和能源支撑的电解铝企业唯有转型,快速退出市场是最佳选择。留给中东部电解铝企业的时日不多,切莫让产业“转而不移”的悲剧上演,这就要求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要“西移”,但不能太快、太多、太猛。在“西移”的同时,中部地区一些落后的产能必须淘汰掉,尽管会戳疼到地方政府的GDP和招商引资,伤及周边下游深加工的企业的利益,但从大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必须“壮士断腕”,否则,只会加剧行业的产能过剩。

  第二条路是走寻求政策支持之路。电解铝是高耗能行业,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可称为“高载能行业”,国外对电解铝行业的政策是比较优惠的,原因是电解铝行业对整个电网的平衡峰谷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电解铝行业起着“水库”的调节作用。我国部分省市曾经有过这样的做法,但因与我国限高耗能现实有冲突,被迫取消。现在看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给电解铝企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这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平衡。

  第三条是走煤电铝一体化之路。由于电解铝对能源的依赖,电力成本占了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0%以上,因此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在成本上就占有很大的优势。有了电厂,还必须有煤矿或其他能源作为电厂的支撑。除煤电铝一体化外,还有铝电联营、直购电等路径。但是,无论煤电铝一体化还是直购电,都会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走起来异常艰难,但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

  第四条是走高附加值的产品之路。成本上涨,虽不可避免,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会赋予电解铝行业新的盈利空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亏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尖端技术、顶级产品将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五条是走自我强身健体之路。同行不同利,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确诊“病因”,下猛药,治顽疾。管理改革、优化流程、科技创新、降本增效、业务培训、质量攻关、安全生产……一个都不能少,锻炼出“抵御严冬”的健康体格。

  电解铝企业所处属地、主管部门不同,境况各有差异。有的底子厚,有的负担轻,有的耐风寒,所以向前走时,并不是只有上述几条路可以走,海外拓展矿业资源和能源、境外投资建厂、技术输出创汇等等都可以尝试,这些探索足以证明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关链接: 电价上调时刻表

  2004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下发通知,将全国省级及以上电网统一调度的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统一提高0.7分/千瓦时。

  2005年5月1日,煤电价格首次联动正式实施,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52分/千瓦时。

  2006年6月30日,第二轮煤电联动,上网电价平均上调1.174分/千瓦时,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5分/千瓦时。

  2007年,因灾害原因第三次煤电联动被搁置,同时考虑到通胀压力较大,电价并未整体上调。

  2007年7月1日,发改委发布通知,将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内新投产电厂送京津唐电网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0.298元/千瓦时和0.297元/千瓦时(不含脱硫加价)。

  2007年10月1日,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上调东北电网内部分电厂的上网和输电价格,以维持电力企业正常运营。

  2008年7月1日,全国平均销售电价上调2.5分/千瓦时。

  2008年8月20日,将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提高2分/千瓦时,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除西藏、新疆自治区不做调整外,各地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调整幅度在1分/千瓦时至2.5分/千瓦时之间。

  2009年11月20日,全国非居民销售电价平均提高人民币2.8分/千瓦时,暂不调整居民电价。

  2011年4月10日,上调部分亏损严重火电企业上网电价,调价幅度视亏损程度不等。全国有11个省份的上网电价上调在1分/千瓦时以上,暂不调居民电价。

  2011年6月1日,15个上调销售电价的省市销售电价平均上调1.67分/千瓦时,上网电价平均上调2分/千瓦时左右。 煤电铝一体化的现实模式

  3月7日,参加全国两会的贵州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在答记者问中,将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定位为贵州贯彻国发2号文件、实现后发赶超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主要手段就是抓好“四个着力”,其中首要的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发展。

  与中央、省委这一主战略形成清晰印证的是,央企中铝公司“十一五”以来通过对遵铝基地的持续投入,倾力打造煤—电—铝—铝加工产业链,成为贵州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范式:80万吨氧化铝和40万吨电解铝成为煤电铝体系的产能中坚,矿业公司和70万千瓦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肩负起资源和能源确保任务,而8家铝业深加工企业的签约建设,将支撑资源的终极产品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对于铝业经济来说,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到底能整合出多大的效能?

  用业内专业研究人士的话说,叫“效能倍增”:1吨铝土矿,仅仅开采出来的综合效益为400元,转化为氧化铝粉,综合效益为2000元,生产成电解铝锭,综合效益为4000元,再延伸转化为铝精深加工产品,综合效益将升值至10000元。

  正是真正体验到了一体化经济对于企业的整合效应,从去年开始,中铝遵义基地对于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建构走上快车道:成立独立的矿业公司,构筑尽可能稳固的资源平台,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参与铝土矿和煤矿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利用;70万千瓦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已经启动,以求解决能源电力短板;与一墙之隔的遵义和平工业园区进行合作,组建铝加工园区,通过资源招商引进铝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使资源就地转化,目前已经有8家相关企业进驻建设,转化铝达到80%以上。

  资源和能源条件是实施煤电铝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支撑煤电铝一体化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跨行业的耦合共生。所以出路就是转变铝工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道路。

  虽然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问题并非企业自身的能力所及,但中铝遵义基地一直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推动相关工作获得进展。通过独资建设和股权合作等方式,积极获取煤炭和铝土矿资源保障,积极争取务正道铝土矿资源区的整装勘察,与省地矿局、省有色地勘局开展战略合作,努力从单一矿床勘察向资源共同开发转化,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去年4月,贵州省批复同意中铝遵义铝业公司建设两台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的报告,在距公司5公里的罗家坝,热电联产动力车间就将布局在这里,总投资30亿元,匹配40万吨电解铝用电需求。该项目对于企业解决能源问题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

  与积极推动解决能源瓶颈一样,中铝遵义基地对于铝土矿、煤炭等资源需求的整合也在同步推进。组建中铝遵义矿业公司,全力参与煤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7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提供煤炭保障。目前,该公司与贵州渝能矿业公司已经开展股权合作,获得了该公司煤炭总量不低于76%以上的优先购买权。贵州渝能公司在黔北拥有3.3亿吨煤炭资源采矿权,在建煤矿产能400万吨规模。

  按照这样的进展,一个以中铝遵义基地为核心,煤电铝一体化经营,上下游完整的铝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年内就将出现在黔北大地上。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