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April

2012

瞭望:2012经济体制改革触动很多深层问题

发布时间:2012/4/17 10:30:42660次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

  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更专门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并于近日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权威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中央密集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着力解决一些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而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近年来的年度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今年的部署达到新水平,触动了很多深层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意见中第一次提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在2012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的改革,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进一步理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财税改革着力理顺政府间分配关系

  “财税体制改革应该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同时大力支持微型、创新型企业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指出,财税体制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权威人士表示,接下来在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上,将会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努力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增强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其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进一步推进健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制度,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将部门预算制度改革覆盖到县一级,加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公开,进一步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再有,进一步健全税收制度改革。今年将继续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同时理顺流转税的相关体制。健全消费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合理消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并进一步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继续清理整合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

  针对上述举措,聂高民认为,财税改革突出了税收的“加法”和“减法”,尤其是把减税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具体来看,减税举措围绕着营业税改增值税展开,而加税则考虑包括房产税、资源税和环境税。他提醒,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每年超常规增长,这难以长期持续,税收的加减法中,需要考虑稳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金融改革瞄准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

  3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至此,我国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收付。研究人士将此举看作金融体制改革加速的迹象之一。

  “十一五”以来,我国深入推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比2006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9%,比2006年末下降6.2个百分点。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各类金融市场稳妥发展,金融宏观调控得到加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同时,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

  中央有关部门将分工协作,多方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强化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出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大中型银行延伸服务网点。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修订《贷款通则》,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合理引导民间融资。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

  三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展外汇投资领域,创新外储运用方式。

  四是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稳定和提升市场信心,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五是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加快产品创新。建立债券市场监管协调机制,明确监管责任,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机构投资者,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推进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加强本土评级机构建设,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整体水平和公信力。

  价格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作为重点领域改革的一部分,资源价格改革一直为各方所关注。权威人士表示,中央已经确定了价格改革方向。未来将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和价格机制在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作用。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价格关系,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开展竞价上网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推进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机制。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深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积极推动水权制度改革和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近几年来,资源价格改革一直在逐步推进。如2008年底出台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在保证能源安全、进一步按照市场化方向确定油价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调价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涨落等。

  据权威部门透露,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思路是,缩短调价周期,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变化,增加定价透明度。针对“成品油定价权将放给企业”的说法,有关部门也给予回应说,按照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还是政府指导价,有关企业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照政府指导价确定的原则,适时按照有关机制,对油价进行适当调整,政府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除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外,其他与资源价格相关的改革也呈提速之势。电价改革方面,去年1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出台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

  权威人士表示,居民阶梯电价的方案去年已经制定出来,并进行了公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在去年应对新一轮物价上涨的过程中,方案又进一步作了调整。预计今年上半年推出。

  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对于“一档”电价所覆盖的80%的居民家庭,电价保持平稳,对于困难群体还给予免费电量。只有电量消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一定幅度,才开始实施“二档”、“三档”不同电价,其中“二档”每度提高5分钱,“三档”提高0.2元。

  天然气方面,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场化改革思路,启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原来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式,改为按“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并在广东、广西先行开始试点。

  油、电、气之外,各地也在纷纷酝酿水价调整方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中国水价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便宜,提高城市用水价格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

  权威人士表示,国有经济改革的思路已很明确,那就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方向为: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用于社会公共支出的比重。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促进形成分布式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新机制,制定出台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理顺煤电关系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扩大三网融合试点范围。深化省以下邮政监管体制改革。

  抓紧完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型企业上市融资,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着眼发展与增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李建伟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问题,初次收入分配决定要素收入比例,影响到社会效率。收入再分配决定不同部门以及部门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比例,影响到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规模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财税体制、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

  权威人士表示,“中央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心很大,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今年要制定出来,逐步推进。”

  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除了将抓紧制定总体方案外,还将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研究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实施方案;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快研究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行政体制改革力促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表示,转变发展方式进程缓慢,既有外在环境的约束,也同传统的发展理念束缚有关,而根本推动力,需要依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围绕着行政体制改革,中央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领域为重点,清理、减少和规范现有审批事项,建立健全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审核论证机制,开展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试点。深入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探索建立绩效考评结果问责机制,强化对违规决策的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组织实施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指导地方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提出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适时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深入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试点,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稳步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聂高民表示,从201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看,“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制定出台行业协会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开展其他社会组织改革试点”等,都是近年来改革语境中首次提及的内容。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可以由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全部移交给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权威人士说。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