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April

2012

金川集团成甘肃省首家千亿企业

发布时间:2012/4/13 17:02:15999次

据人民日报报道: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金川集团成甘肃省首家千亿企业

  2011年,金川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同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成为甘肃省首家千亿企业。金川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认为,之所以能获得中国工业最高奖,最大的经验还是靠科技创新。走进金川集团镍冶炼厂富氧顶吹车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闻不到一点刺鼻的气味。工人们秩序井然地工作着,数十米高空作业的天车来回移动,巨大的吊车将温度高达1200多度的镍水运往下一个生产线。

  

  金川,以镍而兴,可国内镍资源极其有限,除了全球找矿,还能怎么办?富氧顶吹炉前,工作人员介绍:“低品位高镁镍矿,国外不采,我们采,采来了拿什么技术来冶炼?富氧顶吹系统原料适应性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外购原料杂质多些,这个炉子也能消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弃渣的指标也在逐年优化。”

  富氧顶吹镍熔炼系统,由金川集团联合另外两家公司合作开发,是世界上首次将富氧顶吹浸没熔池熔炼技术运用于镍熔炼工艺的成功范例。这是金川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川集团制定了“构筑资源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加强资本运作,实施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在技术上掌握了闪速熔炼、富氧顶吹等13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技术进步带动金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

  

  洋闪速炉,原地重建

  镍闪速熔炼炉一直是展示金川镍金属火法冶炼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程,这套于1992年10月成功“嫁接”到金川的大型火法冶炼系统,一度被贴上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标签。将近18年后,金川人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完全凭着自己的技术实力,重塑了一座控制水平更先进、工艺参数更优良、产能规模更庞大的世界顶级镍闪速熔炼炉窑。

  

  “早晨7点,闪速炉系统停止投料;8点半,炉后开始放渣,11点炉前开始熔体大排放;同时安排其他子系统拆除……”一份值班日志记录下了连续运转18年之久的金川镍闪速熔炼系统于2010年5月25日彻底冷修之初的过程。斥资4.6亿元,集20年自主研发技术于一身,金川集团重塑大型熔炼炉窑。

  “控制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工,外国机械师,管工、钳工、筑炉工、电焊工、起重工,在犹如一场战役似的冷修过程中,人人都像在打仗!”王师傅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起初,金川闪速熔炼工艺由国外引进,但大量配套设施都由金川自己设计制造。将近20年的技术“孵化”,金川闪速熔炼工艺不断优化。

  1998年至2000年,反调节式精矿喷嘴的发明,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2003年,发明新型螺旋喷嘴,解决了渣水量小、温度高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在2010年冷修过程中,对三硫酸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且在环保系统中增加每小时52万立方米的环保风机以治理厂房低空污染,环保效益进一步显现。

  此次冷修后,镍闪速炉生产能力从最初设计年处理35万吨干精矿逐步增加到70万吨,而以闪速炉18年技术创新集成为核心内容的《复杂难处理镍、钴及铂族金属原料高效提取关键技术应用》获得201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科研体系,提供支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着坚实支撑。

  

  “我们的科技创新力量以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为基础,大的课题一般需要三个层次的配合。”金川公司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刘玉强介绍。“金川科技创新体系既可以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也可以解决细节上的问题,以及对公司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难题。”杨志强说。

  

  在2010年召开的第十九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上,金川与几十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协议,共同组建“镍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联盟”,围绕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及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开展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在金川,提到科技创新,不能不提这样一群人:一线职工。

  2004年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以来,每年10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基金,职工职位晋升与技术创新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发明创造、技术攻关活动的积极性。彭贵嘉,金川集团铜冶炼厂铜电解车间一线职工,他发明的“彭贵嘉操作法”现已写入中国冶金行业的教科书。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金川公司的科技投入达到62.7亿元。

  

  循环经济,科技带路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金川集团的战略方向,而科技,则是最重要的抓手。2009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金川硫酸因下游企业纷纷停产出现滞销,而火法冶炼系统产生的硫酸又以每天5000多吨的产量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着主业生产。得为硫酸想出路。

  金川人想到了长期露天堆放的尾矿资源,这些“废弃物”是潜在的二次资源,当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可再次进行有效开发。经初始试验,实验人员发现,将硫酸倒入尾矿砂,原本黑乎乎的溶液逐渐变成了绿色——这是有价金属析出的征兆!

  “虽然耗酸的目的达到了,可我们不想干这么简单的事儿。”一工程技术人员说。

  随着实验的进行,尾矿处理这一世界级的难题,在金川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尾矿中提炼出镍、铜等有价金属以及硫酸镍、硫酸铜等盐类产品,从获取的4500多个实验数据分析,镍、铜富集液的浓度在逐步提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获悉这一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专程从北京赶到金川,在考察了实验现场后,他兴奋地说:“你们干成了前人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业。”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全球镍资源日显紧缺、国内有色企业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金川尾矿酸浸项目无形中扩大了金川的资源储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了新的资源支撑和技术保障。按照目前的思路,该项目每年可处理尾矿砂120万吨,年回收镍2000吨、铜1800吨,还可以消纳酸性废水——本来是需要花钱来进行净化处理的酸性废水,却通过尾矿酸浸项目赚到了钱。以废治废,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2011年,金川集团共申请专利152项,获得授权专利82项,取得重大技术成果14项,还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就是金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金川人如此重视科技,我看好金川的未来。”中科院院士叶大年这样说。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