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February

2012

台州上陶村“血铅”超标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2/2/20 15:37:121258次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

  单纯的污染整治收效甚微,只有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减少污染,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这就是一场“环保风暴”带给台州最大的启示。

  

  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是“速起事件”的发生地,同时也是拆解污染的重灾区。

  图为经过全面整治后的上陶村已大变样,环境整洁,面貌一新。

  沈焕壮摄

  2011年3月11日起,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村民在体检中陆续发现有血铅超标现象。

  经环保卫生等部门排查,肇事者直指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起”)。

  最终,有172人被查出血铅超标。

  

  就在此前的1个月,环境保护部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全国加大对重金属企业污染的整治力度。

  “速起事件”犹如小小蝴蝶煽动的翅膀,引来一串连锁反应,为涉重行业污染整治加了一把火。时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做出批示:“要以此为鉴,举一反三,不能老是事后处置。如何做到不再发生铅污染事件,预防监督在前,请环保厅研究。” 

  时任副省长陈加元多次指示:要抓紧对政府和有关责任部门依法依纪做出处理,对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主动回应,积极解决。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开展专项行动,在全国彻查铅酸蓄电池企业。

  

  同年4月8日,浙江省环保厅下发《关于对台州市涉及重金属排放建设项目环评实行区域限批的通知》,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席卷台州3区6县(市)。

  台州,迎来了自1994年立市以来的首场以重金属污染防治为主题的“环保风暴”。

  

  记者近日从台州市环保局获悉,在这场风暴中,全市环保系统共移送公安、司法案件125件,对142名顶风作案人员实施行政拘留,刑拘15名,逮捕4名。

  始作俑者速起公司被路桥区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10万元,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应建国被判有期徒刑1年零3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岁末年初,记者走进环保风波已经平息的台州,感受这几个月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风风雨雨。

  

  涉重整治,首当其冲

  一个冬日的上午,记者来到台州市路桥区上陶村。

  作为“速起事件”的发生地,这里曾留给村民太多痛苦的记忆。

  

  关停后的速起公司里空空荡荡,不见一名员工;生产设备和原料已拆卸清除。

  经过整治,公司周边环境变得十分整洁。

  村民三三两两地说笑或做着手头的活计,脸上已没了昔日的阴霾。

  

  顺着指示牌,记者来到搭着“乡村和美大舞台”的生态文化广场,虽是冬季,这里却是草木不凋,小河依旧绿波轻漾。

  

  路桥区环保分局宣教法制科科长魏海虹说:“以前这里是废旧电器拆解垃圾堆放场,还有民工搭建的窝棚,河道又黑又臭,可以说是村里最脏乱的地方。”其实,铅酸蓄电池业在台州属微行业,企业总共才21家;而已有20多年历史的固废拆解业,却每年能在这片资源匮乏的土地上成就上百亿的买卖。

  

  曾几何时,这里的人们将废旧电器、废电缆电线里拆出的金属件用土法酸洗、熔炼,提取贵重金属;而余下的下脚料则一烧了之,或随意倾倒、填埋,酸洗废水更是直接泼洒。

  

  “虽然我们多次整治,设立了拆解园区和再生金属园区,打击非法拆解,但往往整治后又会死灰复燃。速起事件发生后,区里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环境大整治。”魏海虹说。

  

  2011年4月1日,台州市政府在路桥区召开3000人现场会,全面开展涉重和拆解等行业污染整治工作。

  同年4月7日,《路桥区2011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出台,对铅酸蓄电池和电镀行业实行分类化监管与整改。

  淘汰、整合现有的铅酸蓄电池企业,不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者一律停产搬迁;对要求关停的企业停水停电,限其在2011年4月20日前全部拆除。

  

  与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整治不同,这一次,路桥区从环保、电力、安监、税务等17个部门抽调了27名骨干,成立了区环境整治办公室;同时组建环境应急处置大队,设立区长环保热线,全天24小时处理全区范围内各类环境突发事件。

  

  此外,还确定了峰江街道7个村为重点整治村,并组成7个组进驻督查;为造大声势,还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层层发动,开展各种环境形势政策宣传。

  

  对环境违法行为,路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颇为严厉的“四个一律”:涉铅企业一律依法关闭;对于从事场外拆解焚烧、非法小冶炼、非法电镀者,一律依法拘留。

  

  说起这次整治,身处一线的区环保分局城南中队中队长张启龙最深的体会就是一个字——累。

  

  “一方面是工作强度造成的累,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工作压力,”张启龙说,3个月里,城南中队办理了60余起行政拘留案件,占全区的近一半。中队仅有3名队员和2名协管员,不分昼夜查案,常常是过午1点多,晚上九十点钟给分局送案卷时,才想起还没有吃饭,买个快餐对付一下。查案中遇上一些“刺儿头”,让张启龙很是棘手。一次,他带队查处一家非法电镀作坊,老板娘直冲上来,拿起菜刀对着手腕威胁说:“谁敢动,我就割腕自杀。”

  好在张启龙当过警察,对这种场面并不陌生:“我们有区政府牵头的环保、公安和街道、乡镇联动机制,这类事件总能妥善处置。”

  峰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夏良友对此深有同感:“我们多次整治过,但反弹太厉害。”

  对于这一点,路桥区环保分局局长蒋新才也说:“以前我这个局长当得非常郁闷,时常感觉无助、无奈。”

  他告诉记者,全区工商登记企业有3万多家,普查出的排污企业有6800多家,更多的还有以“游击队”形式存在的数以千计的非法场外拆解、电镀、熔炼作坊,而全区环保队伍仅49人。

  

  对此,路桥区构建了三级环保监管体系:区层面,成立区环保委,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由区府办副主任兼任区环境整治办主任;镇(街道)层面,明确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环保一票否决制;村(社区)层面,推行环保联络员制度。

  

  有了政府牵头,加上各部门、街道(乡镇)的齐抓共管,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速取得成效。

  

  蒋新才说:“要转变已干了20多年拆解的村民观念,并非朝夕之事。通过这次大整治和强势宣传,最大成效是企业和村民们都普遍有了环保意识。”

  记者在与上陶村相邻的打网桥村也看到,以前农户门前堆放废旧电器的场地,都已改造成了停车位、绿地、健身区和篮球场。

  

  记者碰到了村民陈先福。

  老陈说,以前村里家家通过搞拆解致富,然而,拆解带来的污染连他们自己都过不下去了,“晚上烧电线,熏得睡都睡不着,楼上全是电线灰”。

  老陈看看这行终究做不长久,就转行在家开了个五金加工坊,雇了几名工人做机械加工,日子过得也很不错。

  

  “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老陈如今这样说。

  

  医化转型,决战恶臭

  如果说,涉重行业整治对台州来讲是“突击围剿”,那么医化行业的整治则是“拉锯对峙”。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台州市椒江区外沙、岩头两大医化园区逐渐形成与壮大,成为全国原料药生产最为活跃的基地之一。

  

  但是,在医药生产过程中难以消除的“臭”,恰恰是困扰当地多年挥之不去的“痛”。

  

  2004年,两个园区被浙江省列为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的首位,从此拉开了一场与“臭”对抗的“持久战”。

  

  为治“臭”,台州几任市领导和环保局长都绞尽脑汁,频频出招:抓治理,强监管;关企业、改工艺……整治的步伐虽有快有慢,却从未停歇,但恶臭现象仍未能根除,尤其一到阴雨天,臭味袭城便成了市民的“梦魇”。

  

  “为什么医化污染年年治,仍然恶臭不断?”对于这样的疑问,台州市环保局长章维建在大量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历史原因造成医化园区布局不合理,加上医化产能年年攀升,当地环境容量已达饱和,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低,“三废”处理技术有限。

  

  2010年10月,在制定158项“对症”治污措施的基础上,椒江区拿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医化行业整治方案。

  然而章维建在细看后犀利地指出:“这个方案不妥,里面有3个问题:不全面,不深入,而且不可操作。”

  为了了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椒江区委书记陈祥荣登门拜访。

  

  章维建回应干脆:首先,方案中只提外沙区块的医化企业转型升级,不全面;其次,没有逐个落实到每家企业和每个项目,不深入;第三,医化企业光讲退出不行,还要资金扶持,助推转型升级,否则不可操作。

  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