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January

2012

追求海外投资回报率 中金岭南国际化战略进入收获期

发布时间:2012/1/13 14:46:181123次

据中国有色金属报报道:

新闻导读: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来说,更是收获与成长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确立了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目标;这一年,全行业在奋进着,拼搏着。从本期开始,一些有色金属企业将陆续亮相本报,展示他们的新风貌,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从仅用81天成功收购澳大利亚佩利雅公司,堪称“中国第一收购”,到利用海外资源并购加拿大全球星矿业公司,短短三年时间,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岭南”)从国内铅锌行业龙头逐步向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巨子转型。

  

  难能可贵的是,凭借金融危机,大胆“走出去”的中金岭南创造世界最短时间的收购案例。

  “零成本”和“闪电战”成为中金岭南成功的标签,而多次海外并购经验,让这个国内铅锌巨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1年前三季度,中金岭南公司实现净利7.15亿元,同比增长78.6%。

  

  成功道路千万条,结果只有一个。

  在与其他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同的是,中金岭南在自己独练内功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平台资源进行扩张并购的新模式。

  

  近日,中金岭南总裁张水鉴接受了记者专访,他畅言中金岭南在海外收购中的得与失,也给记者讲述了一次次海外收购背后的故事。

  

  对于中金岭南的成功,张水鉴说:我们坚信:做不到,没有理由。

  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零成本”抄底佩利雅

  在中金岭南决定“走出去”发展之前,身为总裁的张水鉴对行业规律和做大做强有过一番仔细和全盘的思考。

  他认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走出去”的资源战略。

  

  但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多年的研究,张水鉴认为,从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特点来看最重要的是占有资源;从社会企业责任来看,像中金岭南这样的大型企业不应过度发展冶炼和加工产业,这部分市场应让给民营企业。

  

  制定了资源战略以后,中金岭南便开始到国外去寻找优质矿产资源。

  

  “全世界做我们有色金属这一行的,能做大做强的一定是资源型企业。”张水鉴这样告诉记者。

  

  实际上,在正式“走出去”之前,中金岭南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铅锌行业的龙头老大。

  张水鉴却说,中金岭南不仅要做中国有色行业的中坚,更要做世界矿业的巨子。

  

  在下定决心之后,从2005年到2008年期间,中金岭南在张水鉴的带领下,进行长达三年的前期准备。

  通过仔细研究分析国内外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给旗下员工培训相关的财务和管理知识。

  之后,中金岭南开始准备出击,寻找并购目标。

  

  历史的机遇开始出现在2008年初,这也是中金岭南第一次尝试在海外收购矿业公司。

  

  2008年1月,中金岭南宣布与印尼安塔公司联合设立Tango公司(中金岭南占60%股权),收购在澳洲上市的先驱公司。

  经过成本核算,中金岭南预计此次股权收购的资金支付范围为9.99亿~28.07亿元人民币。

  

  初次试水,中金岭南便遇上了强劲的对手,一路杀出的印尼布米公司也试图通过竞价取得先驱公司的控制权。

  4月1日,中金岭南公布要约收购价格为2.50澳元/股;随后,布米公司提价至每股2.55澳元。

  6月3日,中金岭南将价格提高到2.60~2.65澳元/股区间,但中金岭南仍然坚持最低获得50.1%股权的条件。

  

  在两周之后,中金岭南再次将收购价提高到2.80澳元,这已经到了中金岭南的最后底线。

  最终,由于对方出价更高,中金岭南主动放弃了此次收购。

  

  事后,张水鉴回忆说:“因为报价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旦报价超出了我们的红线,我们就不能做。如果报价过高,仍要收购,就是丧失理智,就是对股东不负责任了。”

  这是中金岭南第一次在海外收购矿产资源,虽然最后放弃此次收购,但张水鉴认为,这次收购给予了中金岭南团队熟悉国际并购游戏规则的机会,也锻炼了队伍,更为下一次并购打牢了基础。

  

  同时,中金岭南也有所斩获。

  由于并购条款设置考虑得周全,最后中金岭南退出来的时候,还赚了不少“分手费”。

  

  2008年10月开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大经济体对矿产资源需求锐减,铅锌等资源价格暴跌。

  张水鉴暗暗庆幸当初主动放弃了收购,否则,中金岭南将遭受巨大损失。

  

  面对这次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张水鉴提出了六字方针,就是“稳住、顶住、抓住”。

  所谓稳住,就是在冲击面前,一定要稳住生产经营,稳定好职工队伍,积极应对这场冲击。

  第二是顶住,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一定要顶住冲击,不能被击垮。

  第三就是抓住,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化危为机,把中金岭南做大做强。

  如果说只是稳住、顶住,没有抓住,那度过金融危机也不算成功。

  从目前情况看,中金岭南完全做到了“稳住、顶住、抓住”。

  

  机会终于降临。

  恰在此时,金融危机的猛然降临使一家澳大利亚的铅锌生产商佩利雅陷入困境,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

  佩利雅公司主动找到中金岭南,邀请参与其收购。

  

  而正是这一次收购,让中金岭南名声大振,不仅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耗时最短的历史纪录,也树立了中金岭南走向国际化的里程碑。

  

  2008年12月9日,佩利雅与中金岭南达成注资协议。

  12月29日,中金岭南与佩利雅交易获得了中国政府方面的批准。

  2009年2月5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也批准了中金岭南的投资申请。

  2月9日,交易全部完成。

  

  至此,中金岭南在没有聘请中介机构的情况下,在短短81天内,通过其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以每股0.23澳元的价格,认购佩利雅公司50.1%的股权。

  总投资约为45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

  这次成功收购,创造了世界并购史上最短的时间纪录。

  

  这也让中金岭南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绝对控股收购发达国家资源的企业。

  

  成功收购佩利雅公司使中金岭南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增长。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显示,佩利雅公司除了已经公告的近400万吨铅锌金属量,还在澳洲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在马来西亚拥有铜金矿勘探权,在澳洲昆士兰仍有20万吨铜矿尚未量产化。

  

  至此,两年间中金岭南控制的矿产资源至少增加了一倍,成为国内拥有铅锌资源最多的企业。

  

  “当时收购成本两年时间就收回了。剩下的资源收益等于是送给我们了,一分钱都没有花。”张水鉴总结说。

  

  据安信证券调研报告称,目前佩利雅公司占中金岭南矿业净利润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左右,已经成为中金岭南重要的盈利来源。

  

  收购全球星 完成多金属国际化转型

  2010年初,国际某知名矿业公司意图整体打包出售旗下价值10多亿美元的锌资产。

  

  但不幸的是,就在中金岭南认为成功就差最后一步的时候,因为某种因素,对方放弃中金岭南,而选择了印度一家公司。

  

  “当宣布结果的时候,我都流眼泪了。”张水鉴说,对方已经通知我们开香槟庆祝了,但最后还是由于微妙的原因失之交臂。

  

  尽管如此,因为同时参与竞争的包括中国以及世界26家知名公司,中金岭南是进入最后一轮竞争的两家公司之一,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尽管失败了,但公司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了。”张水鉴说。

  

  正如张水鉴说的那样,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令人惋惜地错失这次机会之后,中金岭南再次瞄上了另一家国际矿业公司。

  2010年10月,中金岭南再次利用佩利雅这个海外平台,发起对加拿大上市公司、铜金矿生产商全球星矿业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

  

  2011年 1月10日,中金岭南以总投资约1.8 亿加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顺利完成收购加拿大全球星矿业公司100%股权。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