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December

2011

云冶十二五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行业领军

发布时间:2011/12/6 15:13:371209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新闻导读:【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在国际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价格暴跌的多重压力下,云南冶金集团通过高瞻远瞩而又脚踏实地运筹帷幄、化危为机和不同层面的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发展战略,完善产业布局,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建立现代企业人文环境,终于在经历百年一遇经济危机和诸多时局变数的险境中,力克难关,闯过险滩,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全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加速上扬,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整体实力成倍增长,从而在“十一五”期间演绎了科学、高效发展的新传奇,书写出一家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改革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当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鼓舞人心,走好集约式增长的发展之路却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大量难题。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时代的召唤和中国重量级企业的使命。

  深孚众望的云南冶金集团在企业界转型升级的特殊历史时期,不但认准了企业改革的方向与目标,而且寻找到了实现这种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不但在困难重重的“多事之秋”“十一五”再度取得显著的生产经营成效,而且借突破危机重新定位,获得了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水平、规模产能、经济效益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快速、良性大发展,为自己企业可持续的长足发展,为实现“十二五”的新目标,奠定了重要的软硬件基础;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升级发展,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这也是本报再度较为深入地采访报道云南冶金以奉献于广大读者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同时以大规模的投资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云南冶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是“十五”的4倍多。

  巨大的资金投入,直接推动了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正在加快建设,铝、铅锌、锰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硅、钛两大战略新兴产业扬帆起航。

  

  “特别是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集团转方式、调结构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云南冶金集团董事长董英告诉记者,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正是集团逆势加大产业投入的开始,短短三年云南冶金就完成了18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

  “10多个项目今年开始释放效益,而且释放期会保持到2013年,今年开工的项目,将在2014、2015年释放出效益。”

  五年劈波斩浪,五年勇往直前。

  广大云冶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诸多时势变迁中,用汗水、勇气和智慧成功实现新的跨越,从而力克难关化危为机,实现了结构调整、产业优化、企业体制机制变革和整体实力大提升的新变化,交出了一张近乎完美的“十一五”答卷。

  在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十二五”时期,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做法、经验、成绩,是为了赢得新的更好的发展。

  这是中国企业界的包括云南冶金集团的现实需要,也为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要受众的本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采访报道契机。

  

  化危为机谋发展

  构建五大产业集群

  “十一五”开局,中国经济在惯性运行的轨道上继续高速增长,过剩性流动资金难以驾驭,种种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凸显出来,中国政府以加强宏观调控、不断紧缩投资性增长以防“过热”,然而恰在此时,一场猝不及防的世界金融危机猛烈袭来,国民经济下行的风险陡然加大。

  

  2006年,云南冶金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40.8亿元,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大丰收;2007年营收166.37亿元、利税37.38亿元、利润2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正当云冶集团在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地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又好又快发展时,2008年突然袭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他们步伐和节奏。

  由于受市场需求萎缩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有色金属行业遭受重创,亏损增加,减产、停产频繁,库存压力加大,产品价格大幅度暴跌。

  云冶集团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只要我们敢于正视困难,善于抓住机遇,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化危为机。”董英董事长在2009年集团工作会上向全体员工发出号召。

  

  面对异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云南冶金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的工作思路,主动迎接挑战。

  同时抓住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有利时机和云南省政府相关政策的机遇,一方面严控风险,适时调整内部生产,一方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从而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大战略,致力建设五大产业,并按照相关多元化发展原则,不断拓展新的产业发展领域,同时配套建设较为完善的金融、技术、贸易、物流等服务支撑体系。

  

  一场力克难关的攻坚战,持续打了几年。

  1000多个日夜,云南冶金集团决策层与时俱进,好学勤思,深入调研,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以一个个及时、正确、独辟蹊径的大胆决策,给企业创造了一次次发展的机遇;全集团每个单位、每个项目、每个岗位的干部员工,以极强的执行力和责任感履行职责,贡献智慧和汗水,形成支撑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而在经历这次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后,集团公司不但没有趴下,反而长大了,强壮了,其五大产业集群和各项相关业务,都在各自领域中不断寻求突破

  铝是世界有色金属品种中第一大金属也是云南冶金的主导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五年间,云南冶金潜心构建的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深加工整条铝产业链正在形成。

  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云铝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先后建成4万吨/年铝合金棒、4万吨/年铝合金圆杆、8万吨/年铝合金板带、润鑫公司10万吨/年电解铝等项目。

  作为集团铝产业原料自给支撑项目的文山铝业公司8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建设即将完成,涌鑫公司30万吨/年铝加工、源鑫公司60万吨/年炭素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攻坚阶段。

  

  五年里,云铝公司累计生产原铝211万吨,加工产品完成89.34万吨,生产阳极炭块85.12万吨,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5倍、4.2倍、2倍;累计完成营业收入321亿元,利润总额约13亿元,利税总额24.5亿元,资产规模11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270%、40%、53%、250%。

  

  根据以铅锌产业为主、伴生金属综合利用开发为辅的产业战略格局,云南冶金一方面利用区位优势,采取与外部联合开发或收购矿山等形式,以西南地区及东北、内蒙古铅锌成矿区域为重点,加快现有自备矿山的周边及深部找探矿工作,同时以参股、控股、合作开发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内外铅锌矿产资源的开发。

  

  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云冶集团基本形成了北方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新基地,国外加拿大资源基地,南方驰宏和北方驰宏遥相呼应的战略发展新格局。

  集团驰宏锌锗相继启动了会泽16万吨/年铅锌技改项目建设,呼伦贝尔20万吨/年铅锌冶炼项目和昭通10万吨/年锌项目审批申报;启动了30吨锗/年、800吨镉/年综合回收项目和国家级铅锌锗研发中心建设,仅2010年开工项目就达11项。

  “十一五”期间,驰宏锌锗总共投资23亿元,建设投资项目14个,累计生产铅锌金属104万吨,营业收入达到190亿元,利润达到31亿元。

  

  和铝、铅锌并列云南冶金三大传统产业的锰产业,也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大整合,云冶集团花大力气把建水、文山等地的小锰铁生产厂及锰矿资源整合进文山斗南锰业有限公司,使得铁合金产业从之前的2万吨一直提升到10万吨规模,同时完成了斗南锰业10万吨/年铁合金节能技改工程建建设,建锰公司20万吨/年铁合金新技术节能技改工程一期10万吨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二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领导群体的思路就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路径和前景。

  在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有色产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董英为首的云冶集团领导层全面推进钛和硅两大两大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在钛产业上,云冶集团以新立公司为载体投资的8万吨/年高钛渣项目已建成投入试生产,6万吨/年钛白粉、1万吨/年海绵钛和25万吨/年钛铁矿精选厂等项目计划在今年建成投产,1万吨/年钛加工材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在硅产业上,冶研新材料公司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已建成投入试生产,500兆瓦/年多晶硅、单晶硅片制造等后续发展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永昌硅业公司5万吨/年工业硅、5万吨/年硅铁生产线建成投产,6万吨/年化学级金属硅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至此,“十一五”期间,云南冶金已基本构建起铝、铅锌、锰、钛、硅五大产业集群。

  2010年,集团产量达到铝50.02万吨、锌21.7万吨、铅11.38万吨、铁合金13.91万吨、工业硅3.4万吨。

  五大产业集群茁壮成长,人们有理由为云南冶金未来的经济腾飞充满信心。

  

  全方位改革创新

  做强做大软硬实力

  在“中国制造”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当今时代,“中国创造”却成了一个亟待加长的短板。

  云南冶金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于云冶集团领导者们以远见卓识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力度全方位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而且把这种创新贯穿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集团属下的各生产厂里随处可见。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