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October

2011

新能源汽车路线图搁浅

发布时间:2011/10/14 9:43:331166次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

尽管坊间对新能源汽车的争论由热至冷,但是丝毫掩饰不住各地对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偏好。

  国庆前夕,河南郑州市发布的《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未来5年,郑州市将重点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新兴产业。

  此前,2010年12月中旬,河南省出台政策提出,要把河南打造为中西部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并列出了75家生产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其他配套产品的企业,同时指出了省内相关局委的工作分工。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多个省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24个省、市、区信息产业的布局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作为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80%的地区选择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一半以上地区选择新能源汽车,但是相关产品的产出还不到一半。

  截至目前,距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已将近一年,具体的发展措施至今仍未见其文。

  河南环宇集团营销副总裁董林福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规划迟迟不能出台,和各个部门以及与车企之间利益未能协调一致有关系。与此同时,虽然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地方发展的热情也很高,但是许多地方只是希望多拿补贴。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尽合理,补贴主要补给了车企和电力公司,国外像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则主要补贴电池企业,因为电动车的核心就是电池,当然要先发展核心部分。”董林福说。

  多地“掘金”新能源汽车

  “我们在研究六氟磷酸锂的时候,对锂电池也做了相应的了解,锂电池和锂盐的相互研究,才会互相促进,才有能力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我们发现锂电池很有市场前景,也很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在谈到进军锂电池领域的原因时,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直言不讳地表示。

  在“十二五”规划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地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除了河南省郑州外,另一个省会城市湖北武汉也公布了其相关发展规划。

  近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获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提出到2015年,包括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十大“高科技”产业要占工业总产值50%以上。其中,到2015年,实现年产16万辆新能源汽车。

  而在汽车“重镇”广州,在今年8月4日,广汽丰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上,亲临现场的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更是脱稿致辞称,未来广州有望建成丰田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基地。

  根据广州发展规划,到2015年实现整车年生产能力450万辆,汽车零部件产值超过1500亿元,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15万辆,打造2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文利认为,在“十二五”规划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鼓励锂电驱动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具体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下,具有新能源汽车概念的宇通客车将直接受益。

  在此背景下,国内诸多企业早已按捺不住,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河南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多氟多官方网站显示,多氟多主要从事高性能氟化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在新能源汽车热的背景下,多氟多将触角伸向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配件——电池的研发。

  “我们在研究六氟磷酸锂的时候,对锂电池也做了相应的了解,锂电池和锂盐的相互研究,才会互相促进,才有能力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我们发现锂电池很有市场前景,也很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在谈到进军锂电池领域的原因时,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直言不讳地表示。

  与此同时,多氟多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锂电研究所,第一批锂离子电池于去年12月19日顺利下线。

  与多氟多一样的还有威海鹿洲电动汽车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鹿洲”),威海鹿洲在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发同样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据介绍,威海鹿洲的电控技术在国内已是独一无二,公司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

  其董事长路建统此前告诉记者,威海鹿洲的发展模式是与整车资质企业合作,凭借其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在整车资质企业生产车型的车身基础上,改造设计电动汽车车型。

  配套不完善

  “不管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先要学会走然后跑’,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配套设施、电池的安全性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未来的路还很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然而,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国内无论是政策背景还是市场环境,二者依然不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究其原因,新能源汽车技术、电池安全性能和配套措施跟不上,成为坊间人士诟病的对象,这些因素也大大制约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领域,目前,我国生产电池的厂商有几千家之多,但是在规模、技术等方面,我国电池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竞争力都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包括从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的企业转型而来,对于电动汽车电池缺乏相关的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据,凸显了新能源汽车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数据显示,我国一共有25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截至2011年3月累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万辆。

  董林福告诉记者,我国电池技术落后是直接原因,尤其是材料方面,电池的质量50%—60%都取决于材料。除此之外,还有配套设施,虽然有25个城市为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像加油站,多少公里有一个,一个区域有几个,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而电动车充电站,这个城市有两个,那个城市有三个,好一点的达到四个,完全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系统,根本不够用,消费者买了车却没法充电,总不能拿车当摆设吧。”董林福反问道。

  9月份,刚刚投入运营不久的深圳双层大巴发生烧车事件,再一次将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问题推上媒体新闻版面。

  “长久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对电池进行360度全方位管理。”董林福认为,电池安全性是负责任的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工信部有关专家指出,影响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关键是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

  作为车用动力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等几个衡量指标缺一不可,都要达到商业化、产业化的要求。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方面做足了功课。

  李世江表示,去年5月18日,多氟多上市募集资金10.6亿元,募投项目投资3.7亿元,超募的6.9亿元全部用于新能源。目前,多氟多公司2000吨六氟磷酸锂的项目正按计划顺利实施,整个土建已经结束,设备也安装完毕,预计年底可完成500吨的投产。

  除此之外,我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门槛较低,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苗头凸显,大量中小企业鱼龙混杂,阻碍了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

  但是,当前时机,坊间人士普遍认为,发展纯电动汽车也被认为是我国在汽车领域赶超国际巨头的最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一度也成为坊间人士热议的重要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争议颇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细则一直未出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争议有望水落石出。

  9月底,在“2011电动车辆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汽车处副处长苏怀山在致辞中透露,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近期将会在国务院会议上进行讨论。

  路建统认为,目前各方资源都想在低速电动车中分一杯羹,行业已经是鱼龙混杂了。未来2年内,整个产业会是大浪淘沙,一些小企业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掉。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