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y

2010

“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0/5/31 14:44:401240次

据中国有色金属商务网报道: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已成为全球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色金属基础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在我国有色金属总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所占比重持续增长。产业技术装备和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高,金属熔炼回收率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业实现整体快速发展。产量快速增长1949~2009年我国共生产再生有色有色金属4369万吨,其中2000年~2009年生产3510万吨,占新中国60年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的80%;“十一五”前4年共生产2158万吨,占新中国60年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的49.4%。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633万吨,同比增长19.4%,占当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比例达到24.3%,比2008 年提高3.3个百分点,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区域布局逐步优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区域布局的逐步优化。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国内回收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一是国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逐步扩大,回收交易市场逐步规范;二是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和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我国所建设的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到环保水平都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一部分园区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已居前列。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已形成了年产能 65万吨的全球最大再生铝企业,年产4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企业,年产能20万吨以上的再生铅企业,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一些原生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进入再生有色金属领域,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了规模示范工程。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能力增强近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先后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使拆解和熔炼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延伸了产业链,加强了原料保障能力。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积极实施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改造生产线,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了行业的发展层次。再生金属企业非常注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很多企业聘请富有管理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和组织管理,实现从作坊式向现代化的转变。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充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是有色金属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原生金属相比,“十一五”前4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生产等量原生金属相比,节能4650万吨标煤,节水18.8亿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34.5亿吨,减少二氧硫排放112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发展意义重大。有力地扩大了劳动力就业我国国内回收和国外进口金属废料,已经由社会、企业形成了一个巨大网络。回收、分类拆解,在我国都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冶炼、加工利用企业众多,根据再生金属分会对再生金属回收、进口、分类、拆解、冶炼、加工利用的单位产品劳动力消耗调研推算,我国再生金属行业约吸纳150多万人就业,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的重要领域。进口金属废料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主要来源我国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快时期,但金属使用循环周期仍处在积蓄期,还不能大量产生金属废料,加之很多金属随制成品出口不能在国内回收,因此国内回收量虽在逐年增加,但仍需大量进口金属废料。近两年来,进口废金属原料均占再生金属原料的 65%,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口铜废碎料400万吨(实物量),折金属量100万吨左右,占再生铜原料的二分之一;生产再生铝310万吨,进口废铝262万吨(实物量),折金属量200万吨左右,仍占再生铝原料的三分之二。金属废料的进口和逆差是外汇使用的合理方向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品种进出口折合成金属量,都是净进口,形成大量逆差。以2009年为例,铜产品贸易逆差341亿美元,其中废铜逆差61亿美元,铝产品贸易逆差49亿美元,其中废铝逆差28亿美元,铅贸易逆差19亿美元,废铅没有进口贸易,锌的贸易逆差31亿美元,其中废锌逆差0.4亿美元;四大有色金属品种总贸易逆差440亿美元,其中铜、铝、锌废料逆差达90亿美元,对进一步缓解我国外汇储备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