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September

2011

《中国锂离子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发布

发布时间:2011/9/9 11:40:051613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赛迪投资顾问发布《中国锂离子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

  区域竞争促使地方政府布局高端产业,巨大空间激发企业关注产业投资价值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2011到2020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预计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赛迪投资顾问认为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中的重点交叉产业,更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未来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投资顾问在总结国际锂离子电池产业分布特点、发展成功模式,分析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锂离子电池各环节的投资价值进行了梳理,为国家和地方的锂离子电池产业空间布局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地方政府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发展高端产业

  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76.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9%。

  从产量上来看,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36.7亿颗,同比增长33.9%。

  从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产值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和其他大多一样主要集中分布在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江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

  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到了锂矿资源,因此以江西宜春、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为代表的锂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具备了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纷纷提出了适合于自身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和组装生产基地。

  2010年,该地区锂离子电池产业产值超过96.7亿元,占全国的35%左右。

  该地区众多的廉价劳动力使得以劳动密集为代表的电芯组装环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以比亚迪(002594,股吧)、比克等代表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随着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凸显,锂离子电池产业梯度转移逐渐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加快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多数锂离子电池企业逐步将工厂向内地转移,更加注重技术的研发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提高其产业的技术含量。

  

  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产业聚集地区,在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该地区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为74.8亿元,占全国的27%左右。

  其中的江苏和浙江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江苏更是聚集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

  上海地区依托于其强大的汽车产业,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再加之以上海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其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必将得到优先发展。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的环渤海湾地区是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2010年,该地区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45.6亿元。

  其中的北京地区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成功为北京奥运大巴提供全球的清洁锂离子动力电池。

  天津地区基本形成了完善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其相对于北京的成本优势使得大量的企业选择落户天津,贝特瑞、比克等重量级企业纷纷落户天津,天津将成为未来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重要基地。

  

  以江西宜春、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依托当地的锂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

  其中江西宜春的钽铌矿中国最大的钽铌锂原料生产基地,其氧化锂的储量达到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居矿石锂矿的世界首位。

  依托于其丰富的锂矿资源,江西宜春提出“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

  四川阿坝的锂矿资源站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其锂辉矿主要分布在马尔康、金川两县境内。

  独一无二的锂资源优势和资源的稀缺性,为阿坝州打造“中国锂谷”奠定了坚实的原料供应基础。

  青海和西藏的盐湖卤水资源也为当地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奠定了发展的良好基础

  ·产业转移和融合日益明显,产业空间演变愈演愈烈

  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壁垒较高,东部优势区域将保持产业集聚。

  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瓶颈在于其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而高端电池材料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决定因素。

  以隔膜、六氟磷酸锂等为代表的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技术等智力因素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因此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智力密集性东部区域将在现有技术领先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端电池材料的垄断地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东部地区的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电芯组装与PACK环节梯度转移趋势加剧,上游锂矿环节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

  从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分布来看,日本、中国和韩国占据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的90%以上,2000年以前,80%以上的锂离子电池产自日本。

  在中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的作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中心正向中国大陆转移。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纷纷在中国大陆设厂,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趋势明显。

  从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分布来看,以深圳和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汇聚了中国大量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但是,随着内地劳动力成本的逐步降低,电芯组装与PACK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将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主要来自于矿石和卤水,其中38%来自于矿石,62%来自于卤水。

  中国锂矿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湖南和河南等地,卤水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逐步实施,以江西宜春、江西新余、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占据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城市开始加大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亚洲锂都”、“亚洲锂谷”为其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奠定了基础。

  整体来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在上游锂矿环节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升级方向,产业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在于汽车动力电池,因此,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链各方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

  其中最典型的模式为“汽车整车厂 锂离子电池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 锂离子电池厂商”两种模式,其优势除了能分散风险外,更重要的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形成协同效应。

  因此,中国锂离子电池厂商纷纷与下游汽车厂商合作,呈现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向传统汽车工业城市汇集,北京、上海、合肥、广东等汽车城市将成为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重点布局的城市。

  

  ·投资价值凸显,产业链各环节各具特点

  矿产资源,行业垄断者之间的博弈。

  锂离子电池上游矿产资源主要是碳酸锂、铁、锰、钴、镍金属等,其中钴和锂用量最大,而且在自然界储量有限,极具战略投资价值。

  锂资源在中国的储量较丰富,仅次于智利、阿根廷。

  2008年全球碳酸锂产量为9.3万吨,需求约为10万吨,其中电池产品用锂占28%左右。

  随着动力电池的逐渐产业化,对碳酸锂的需求将被迅速放大,上游的碳酸锂资源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赛迪顾问认为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产能扩张,资源类企业供货压力不断增大,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趋势将使得上游矿产资环节投资价值凸现。

  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企业的垄断性再加上该类行业一般前期投入资本较大等特点,一般中小企业很难切入其中。

  建议行业内企业积极通过上市、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积极扩大产能,做大做强,分享行业成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

  事实上,尼科国润在2007年成功的引入了摩根士丹利、德同4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天齐锂业(002466,股吧)和赣锋锂业(002460,股吧)也成功的上市融资,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瓶颈。

  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四个部分,其他还有铝铂、铜箔、粘结剂等。

  其中正极材料占全部成本的33%左右,负极材料占比较低,为10%;电解液和隔膜分别占成本的12%和30%左右。

  正极材料和隔膜以及电解液在整个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是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