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August

2011

环保风暴后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8/24 15:45:15829次

据上海有色网报道:

  接二连三的血铅事件,痛下决心的重金属污染整治,瞄准铅酸蓄电池行业开展疾风暴雨式的全国范围环保整治,八成以上企业关停。眼下,风暴已过,然而对行业前景的思考却不能停止。面对几近全军覆没铅蓄电池行业的境遇,企业、协会、机构和政府都应该反思,如何使得一个有着良好公众需求的行业实现凤凰涅槃。上海有色网(SMM)愿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特推出一组(9篇)SMM评论,自8月24日起刊出。

  SMM评论标题:

  1.畸形发展谁之过?(8月24日刊出)

  一个行业,如此大面积出现勒令关停,停产整治,这在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史上闻所未闻。这也许只能解释为中国特色吧。可以断言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是畸形的。人们不禁要问,行业的畸形发展谁之过?

  2.环保风暴 你来迟了(8月25日刊出)

  持续上演的血铅悲剧和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把铅酸电池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政府终于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以一场环保风暴,运动式地对其进行休克整治。然而,面对承受毒害的民众、可能智障畸形的儿童、丧失生产价值的土地、众多家庭迷茫的未来,这场风暴是否来得太迟?在可见和不可见的角落,还有多少类似的悲剧在上演?环保监察责任和企业社会意识是否一定要用血的代价来唤醒?

  3.补牢在亡羊前(8月26日刊出)

  亡羊补牢,毕竟以牺牲“羊”为代价。环保风暴,毕竟会关停一大批,乃至上千家企业。这样的代价太惨重了。我们为何不追求补牢在亡羊前,防微杜渐,把损失和代价降到最小,乃至零,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境界。

  4.公布名单并不意味整治终结(8月29日刊出)

  距离国家环保部公示铅蓄电池行业环保检查结果,已过去了近一个月时间。公布了关停名单,就算是完事了吗?非也。

  5.罚了钱 就可排污?!(8月30日刊出)

  处罚过轻是当前中国环境监管的一大尴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处罚目的和手段认识的偏差。罚款的核心目的在于威慑,避免环境违法事件的发生,所以在发达国家,往往对违法企业施以重罚,甚至直接罚到破产倒闭,所以其他企业才不敢以身试法;而在我国,罚款数额往往与违法收益极不匹配,一些企业将罚款单看作许可证,只要交了钱,污染就成了堂而皇之的合理交易。

  6.500米 那不是唯一(8月31日刊出)

  一时间,500米的防护距离被推向舆论的风头浪尖。很多企业、专家也都在呼吁,不应该把500米防护距离作为绝对标准。对于铅蓄电池企业而言,设置500米防护距离只是一项入门指标,目的则是防止污染,但它不是唯一指标。

  7.谨防污染“搬家”(9月1日刊出)

  与其东躲西藏,玩躲猫猫,还不如痛下决心谋求一个长治久安之策。愿企业决策者三思而行。

  8.公民是环保的主力(9月2日刊出)

  一场环保风暴能否拯救一个行业,这务必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只有民众的觉醒,才是最有希望的。因为环境保护终究是公益事业,环境归根到底是属于广大公众的。

  9.行业发展的春天还会远吗(9月5日刊出)

  英国诗人雪莱有句名言: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诗人的愿望如此。自然界,春夏秋冬,随着时间会自然轮回。一个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如今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至于铅蓄电池行业的春天能否到来,那还得拭目以待。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