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August

2011

迈向新型工业化——迎接党代会之工业篇

发布时间:2011/8/17 15:11:591175次

据赣南日报报道:

赣州市加强矿产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精深加工企业集中,推动钨、稀土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和应用产品拓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图为龙南县五矿东林照明(江西)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稀土节能灯。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

  过去五年,赣州市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初,赣州的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25.8∶36.4∶37.8,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大,如今,工业成为三次产业中的龙头老大。

  

  赣州市工业经济增长点由原来的单一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百花齐放,全市有5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赣州开发区已超200亿元。

  

  ……

  过去的5年,是一场工业经济转型与升级在赣南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5年,是迈向新型工业化城市奋发的5年。

  

  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点睛】 去年底,赣州市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59亿元,同比增长70.68%,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首次超越包头市列全国同行业首位;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12亿元,同比增长47.5%,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6年末,赣州市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首次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从此,工业这个“火车头”拉着全市经济快速奔跑。

  

  产业结构根本性转变的背后,是稀土、钨等优势产业集群的快速壮大。

  一直以来,赣州市坚持保护资源、发展精深加工等原则,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钨矿精选及冶炼企业、稀土分离企业、萤石精选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清查,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实施限产保价和定向供应的产业政策。

  同时,赣州市还制定实施了相关政策,严格实行配额管理、计划开采,强化了资源调控,规范了经营秩序。

  对氟化工行业,赣州市借鉴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萤石资源整合和氟化工产业重组,使赣州市的资源优势和对外引资合作吸引力明显提升。

  

  2010年,赣州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江西(赣州)稀土钨产业合作推进会,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网上点击率超过了第十九届世客会。

  与会专家学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苏锵院士说,这次会议将我国稀土钨产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2010年12月26日,经工信部批准,赣州开发区成为建设“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赣州市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初显成效,赣州开发区在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将获得国家重点支持。

  

  同时,赣州市围绕工业主导产业,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世界级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赣州市;打造了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华威矿业公司、华硕矿业公司三大龙头企业,制定出台了稀土原矿对深加工及应用企业的优惠供应办法,加快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推动了赣州市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点睛】 2010年底,随着一座1.8米高的立窑被淘汰,兴国建筑材料公司通天岩水泥厂被依法关闭。

  该水泥厂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备不完善,排放的废气、粉尘无法达到排放要求。

  这是国家推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以来,兴国县关闭的首家企业,同时掀起了赣州市新一轮落后产能企业淘汰的高潮。

  

  是要眼前利益还是要长远利益,这对一个城市来说就是选择现在还是未来,在抉择面前,赣州市果断选择了后者。

  

  过去5年,赣州市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采取审、协、改、控、汰等多种举措,对无法改造的落后产能企业坚决淘汰,以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倒逼经济转型,并取得显著成效。

  

  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13户工业企业顺利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协:大力开展节能自愿协议活动,已签约企业近30户,协议节能量近4万吨标煤;

  改:重点督促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利用国家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已督促江西国兴集团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6个项目通过国家专项验收,核查节能量19.28万吨标煤;

  控:加强工业节能调控,分解落实节能任务,并对落后产能及能耗高、产值低的限制类钢铁企业、淘汰类立窑水泥企业实施限产;

  汰:依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高耗能工业锅炉(窑炉)15台。

  

  园区经济一路高歌

  【点睛】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0.9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较2006年增长15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1.18亿元, 较2006年增长239%;实现利税119亿元,较2006年增长161%。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更是工业经济加快转型的平台。

  “十一五”期间,全市16个特色园区初具规模。

  赣州市积极号召各地工业园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自觉置身全市大产业、大格局中去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拓展园区发展新空间。

  全市各地以特色产业为切入点,认真组织编制工业园区和集中区的建设规划,并使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矿产产业、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衔接配套,力求“量身定做”,形成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园区格局。

  

  生态为重的理念,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贯穿始终。

  2010年,赣州市生态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赣州开发区、全南工业园通过了省里组织的生态园区专家评审;兴国工业园等7个园区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省有关部门已批复同意;飞地工业园建设正式启动,组织制定了赣州开发区飞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方案,崇义飞地工业园已开始实质性运作。

  

  与此同时,数字园区工作也全面展开。

  截至目前,赣州市信息化平台网络接入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组织了数字园区建设培训,园区数字化管理已经正常运行;积极开展园区规划,对赣州开发区、赣县经济开发区、南康工业园、沙河工业园进行了全面调研,提出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各园区产业和定位的意见。

  

  高层次的平台支撑,带动全市工业园区经济一路高歌。

  2010年末,全市16个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9亿元,其中,赣州开发区突破200亿元,达到207.24亿元,赣县经济开发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工业园、于都工业园、南康工业园等5个园区突破了100亿元。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