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ugust

2011

囤货“绑架”高贵稀土

发布时间:2011/8/5 10:38:35770次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8月4日报道,今年上半年,稀土价格疯狂上涨,部分品种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10倍。关于这一波上涨行情,不少人认为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理趋于严格之后,稀土产量下降,导致供给紧张。不过,日前五矿有色号召行业停产的行为,动摇了这一判断逻辑的成立。

  正常情况下,稀土指令性计划指标完成后,稀土企业应自然停产,并不需要某家企业提出倡议。五矿有色的倡议书实际上揭示出有一部分企业并不会自觉停产。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由于监管不力,稀土开采超标是行业的正常现象。每年都有指标,但是每年都得不到落实。还有业内消息称,截至7月底,今年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

  稀土行业的潜规则遭到揭露之后,外界一片哗然。此时,之前关于稀土价格上涨的解释有一个前提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稀土的实际产量并没有大幅减少。那么,所谓产量大幅下降导致稀土价格上涨的逻辑并不成立,市场需要重新梳理背后的真正逻辑。

  首先,政策收紧导致市场对于未来供给的预期发生了改变。2011年3月,工信部发布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通知,要求各地稀土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指令性计划指标安排生产,规范稀土行业生产秩序。5月1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要求,完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打击违法生产和超计划生产。

  严格管理之下,市场预期稀土价格会上涨,从而直接刺激了下游生产拉动的需求之外的投资需求,中间商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稀土的市场价格。如果稀土的定价直接由上下游厂商之间协商决定,必然不会出现这种暴涨现象,而中间商对于稀土产品的囤积,实际上夸大了稀土的真实需求。据业内人士介绍,上半年国内的稀土产量中可能有40%被囤积在中间商手中。

  其次,政策还影响了厂家的出货情况。当所有人都认识到稀土不应当卖出白菜价并且看到稀土价格将要上涨的时候,生产厂商出货的积极性必然下降,控制出货和“持土待涨”成为厂商的一致选择。这进一步导致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

  就在这一逻辑十分自然地向下进展的时候,国家将要对采矿、生产、环保、流通四个环节进行核查的行为,让市场的预期再次发生改变。这次,大家不仅关心核查是否能真正严格控制产量,更揪心的是核查如何对待庞大的社会库存。

  眼下,稀土价格已经在下跌。数据显示,江西赣州稀土市场纯度为99.9%的氧化钇目前售价为40万元/吨,氧化铈的价格为16.5万元/吨,而一个月以前,它们的最高价分别达到50万元/吨和23万元/吨。

  或许这是中间商在核查来临时的恐慌心理导致的市场变化。在几乎没有厂家在执行生产指令计划的情况下,在社会库存高企的情况下,若不能真正控制产量,稀土价格并非没有大幅调整的可能。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