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July

2011

《财富》中国500强名单出炉:中国“500强”依旧是500“大”

发布时间:2011/7/21 16:45:411088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日前,《财富》杂志中文版网站刚刚公布了2011年中国500强名单,中石化居首,中石油第二,中国移动排行第三,而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排名最高的是第15位的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五矿集团等30家有色企业入围。

  榜单显示,中国500强总收入达18.9万亿元,占中国GDP的47%。

  与上一年相比,本次榜单的入围营业收入门槛提高了12亿元,而那些国字头的“巨无霸”企业毫无悬念的再次坐上500强前排。

  这到底是500强,还是500“大”的评选?

  从《财富》500强的评选和衡量指标来看,主要以营业收入为标准,与“强”的关系实在牵强。

  虽然“大”与“强”只一字之差,但是本质却完全不同。

  “大”只是外表的感观,有点纸老虎的味道;而“强”则是内在的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下效益和效率的外在表现。

  对于中国的500强,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曾说,“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可谓一针见血。

  

  面对500强的发布,已经审“强”疲劳的国人很少如当初那样兴奋异常。

  因为从历届的评选结果看,人们已经认清了中国500强的庐山真面目。

  高居榜首的似乎永远是那些经营粗放,转型困难,却依靠先天政策和资本优势而取得垄断暴利的行业和公司。

  细看今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前20强几乎从事的都是传统产业,而且多是国字号队伍。

  多数企业的经营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技术含量低,转型动作慢,没有在相关行业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银行为例,表面上看,我们的银行系排名已经高到足可以与世界一流银行相比肩。

  但利润的支撑依靠的是多达850项的收费和最基本的利差支撑,相对于一流银行所依靠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始终裹足不前。

  

  诚然,把企业做大,本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小鱼到大鱼的转变本身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而且一定意义上,做大与做强本身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反观我们所谓的“大”,有多大程度上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发展所造就?通过国家行政配置和资源垄断形成 “巨无霸”,本身并没有多少竞争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已经进行了若干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等口号也喊了无数次,然而,近几年“国进民退”的声音却在民间不断发酵。

  无疑,这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大企业,一定程度挤压了其他企业的转型和创新空间。

  

  笔者认为,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应该抓住该抓的领域,尽量退出与民争利的行业。

  既为自身的发展留足经历,做强做精国企,在创造行业的最大效益时,也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为民企的发展腾挪空间,做好榜样。

  当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国企能赢得交口称赞,而民企也能占到重要比例,甚至比翼齐飞的时候,500强才是民众心目中真正的500强。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