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une

2011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1/6/10 9:20:561383次

据青海日报报道:

  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青海省要以推进特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特色产业扩大规模绿色发展、新兴产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化发展,推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生产方式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转变,产业链由低端扩张向高端延伸转变,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紧紧把握低碳、循环、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以建设百个项目、培育百家重点企业的“双百”工程为抓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新能源产业。

  扩大单晶硅、多晶硅生产规模,带动和构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光伏产业链。

  加快建设柴达木太阳能大型并网发电项目、青南牧区光伏电源项目,把青海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太阳能发电基地。

  抓好风能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开发大型风电机组,培育风能产业链,建成集风电整机及附属设备制造、测试、配件供应等为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和服务基地。

  扩大风能利用规模,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

  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新材料产业。

  以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要方向,致力发展若干具有快速成长性的产业群,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以晶体硅、电子薄膜、锂电池材料为重点,扩大新型电子材料发展规模;以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复合材料为重点,积极发展轻质、高强度、耐热、耐磨的新型合金材料;以合成树脂、有机硅、新型改性添加剂等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性能的新型化工材料;以高性能玻璃、隔热材料、硅灰石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

  

  盐湖化工产业。

  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盐湖综合利用和梯级开发,重点开发钾、钠、镁、氯、锂、硼、锶等盐湖资源系列产品,拓展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

  加快盐湖综合利用二期、新增百万吨钾肥、盐湖化工-天然气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和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发展,加快盐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钾盐基地。

  

  有色金属产业。

  加快开发省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有色金属合金、管棒材、板带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黄金等贵金属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

  以形成300万吨以上电解铝生产规模为目标,建设新增百万吨以上电解铝、40万吨铝基合金大板锭及炭素阳极、铝型材等重大项目,积极发展铝型材、铝箔、铝基合金等下游产品,加快形成铝合金产业链。

  加快实施金属镁一体化、镁合金压铸件、电解铜箔等项目,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油气化工产业。

  以建设千万吨级油田为目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储量,提高产量,完善油气输送网络,进一步提高原油加工和天然气化工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动天然气化工与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工业融合发展,建成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推进烯烃下游产品开发,支持发展合成氨、聚氯乙烯、甲醇等大宗产品。

  

  煤化工产业。

  充分利用省内外煤炭资源,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积极发展煤化能源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大型焦炭生产基地,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发展精深加工,构建煤焦化一体化、煤盐化一体化、煤焦化冶金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等产业链,实现电、热、液体燃料、化工产品的多联产,建成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

  以发展数控机床、专用汽车、环保设备、石油机械、压力容器、非标设备、大型铸锻件及基础零部件为重点,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

  加快建设5000台专用汽车改装、大型多功能锻压机组、数控机床改扩建、10万吨铸件等项目,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大型企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钢铁产业。

  做精做专钢铁工业,支持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资源,加强共伴生铁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支撑能力。

  加快对现有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稳定和巩固特钢生产能力,规划建设百万吨不锈钢项目。

  立足省内外资源和市场,加快推进钢铁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西部新的特钢生产基地。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铁合金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轻工纺织业。

  以优质矿泉水、沙棘、农畜产品开发等为重点,加快发展饮料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开发绿色环保产品。

  以藏毯、民族服饰、毛棉纺织为重点,进一步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推进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复合型转变,加快特色纺织产业实现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集群化,建成集研发、加工、展销和原辅材料交易为一体的国际毛绒纺生产经营集散地。

  

  生物产业。

  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气候冷凉、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的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化制品、动植物种植利用产业和生态产品,构筑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体系。

  加快大黄、藏茵陈等中藏药材GAP种植基地、抚育基地建设,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模式,培育壮大中藏药、新特药产业。

  发展沙棘、枸杞、虫草和牛羊骨血等精深加工。

  以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为前提,发展野牦牛、红景天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种质利用,培育面向全国的特色制繁种产业,建成珍稀野生动植物种质利用和农作物北繁制种基地,加快形成以特色生物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

  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三大生态品牌,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产品供给基地,探索碳汇交易和生态保护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子。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